帐篷螺丝技术在单颗上前牙水平向骨增量的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对帐篷螺丝技术在单颗上前牙水平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前牙单牙缺失拟行分阶段水平骨增量的患者30例。将纳入的30例患者进行编号,随机抽取15例为实验组,其余1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帐篷螺丝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骨增量治疗,在骨增量后6个月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植入4~ 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及种植修复,戴牙12个月后随访,采集种植修复过程中的锥形束CT(CBCT)数据以及永久修复12个月后复查的口内数码照片。使用SPSS 20.0软件对种植体存留率、牙槽骨水平向宽度、红色美学评分(PES)等计量资料来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30例患者随访率100%,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者脱落,留存率100%。实验组修复完成后12个月PES为(10.8 ± 1.1),高于对照组PES为(9.2 ±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98,P= 0.013)。实验组植骨术后6个月水平向骨宽度为(7.58 ± 0.27)mm,对照组植骨术后6个月水平向骨宽度为(6.70 ± 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53,P<0.001)。实验组修复完成后12个月水平向骨宽度(7.15 ± 0.44)mm,修复完成后12个月水平向骨宽度(6.24 ± 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49,P<0.001)。结论帐篷螺丝技术在单颗上前牙牙槽嵴顶水平向骨增量过程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水平向骨增量效果及PES。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