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亚临床期CT影像特征及短期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亚临床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短期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7例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25.0~51.0(39.8±7.5)岁,均为与确诊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6 d再次行CT复查,其中6例患者复查前接受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分析亚临床期和短期随访的CT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短期随访CT图像演变规律。结果17例COVID-19患者亚临床期及短期随访CT病变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亚临床期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0例;短期随访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1例;病变累及肺段由亚临床期的46个增加至90个肺段。亚临床期病变以多发为主(13例),短期复查多发病例减少(7例),局灶性(6例)及弥漫分布(4例)增多。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13例)和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10例),短期随访1例病变分布由胸膜下进展为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病变主要有3种形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斑片状/片状/团片状磨玻璃影和铺路石征。亚临床期及短期复查均可见磨玻璃影,随访复查显示磨玻璃结节减少4例,铺路石征增加4例。6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复查,3例由多发磨玻璃结节变为单发磨玻璃结节,3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范围变小。11例未治疗患者病变范围增大。结论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肺部CT具有一定特征,多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的小磨玻璃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影,短期随访病变变化较大。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武汉 430022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放射科 430023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