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病例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病理漏检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总结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假阴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分析病理漏检的可能原因,探讨提高SLN检出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09—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北京南郊肿瘤医院SLN活检假阴性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9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通过复阅原HE切片、薄切组织块、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重复核,分析漏检的可能原因。结果39例SLN假阴性病例,假阴性率26%。原发灶部位下肢肢端占64%,中位Breslow厚度4.0 mm, 59%可见溃疡,Clark分级Ⅳ级占71%, 60%的病例核分裂象计数达2个/mm2以上。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之前出现皮肤移行转移或复发的病例Breslow厚度>4.0 mm的比例高于其他病例。随访16.7~137.2个月,5年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中位生存期70.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组预后差于≥60岁组。经病理多次复核,最终检出阳性SLN 10例,阳性检出率26%,复核纠正后的SLN假阴性率为19%。原HE切片中倍镜检出4例,均在边缘窦内(≤0.2 mm),主要为痣样形态。薄切组织块检出5例,4例最大径在1.8~4.5 mm之间,其中2例出现于原HE切片未切全的区域。3例形态学复核可疑并加做SOX-10染色,最终检出1例微小转移灶。结论复核阳性的SLN多为边缘窦内的微小转移,充分而完好地暴露SLN被膜下组织、仔细阅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利于提高SLN的阳性检出率。预后方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SLN假阴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不良因素。
出处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0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2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