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大出血分型与救治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总结多中心颈部血管大出血病例分型与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10月国内多中心收治的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长征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7例,龙口市人民医院4例,莱州市人民医院4例。根据出血部位(position,P)、出血血管(vessel,V)、头向供血(cerebral,C)以及有无合并伤(associated,A)对42例患者进行PVCA分型,并总结基于解除气道压迫(airway rebuild,A)、有效动脉止血及血运重建(bleeding stop,B)以及时间窗内恢复大脑血供(cerebral blood flow reconstruction,C)的 ABC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方法。结果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中,P1型(环状软骨以下)3例,P2型(环状软骨-下颌角)28例,P3型(下颌角-颅底)11例;V1型(大动脉性出血)22例,V2型(大静脉性出血)11例,V3型(单纯浅表静脉或细小动脉出血)7例,V4型(动静脉混合出血)2例;C0型(无头向缺血及头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5例;C1型(有头颅一过性缺血表现、但无肢体感觉障碍)33例,C2型(存在头颅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表现)4例;A0型(不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9例,A1型(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例。4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25例行开放手术血管重建修复+血肿/异物清除(7例血管结扎、14例直接缝合修补、4例血管间置),17例接受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血肿/异物清除)。手术成功率为100%,失血性休克均得到纠正,血肿压迫全部解除,头向缺血症状改善。围手术期局部颅神经损伤4例,切口血肿1例,术后高灌注表现6例。平均随访14.3个月,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死亡,无再次破裂、夹层发生。1例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患者于术后1年发现50%无症状再狭窄。结论基于“PVCA”分型及“ABC”救治原则,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部血管大出血的救治。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29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