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全麻组(C组)和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组(E组)。静脉输注丙泊酚50~150 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05~0.30 μg·kg-1·min-1维持麻醉,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E组出现脑电暴发抑制[脑电暴发抑制比≥10%超过1 min或麻醉意识指数(AI)<40]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观察1 min后若仍存在上述情况,继续减少药物用量或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C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中发生低血压时,结合患者HR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10 μg或多巴胺1 mg。于麻醉诱导后10 min、切皮即刻、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采集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及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记录苏醒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中脑电暴发抑制累计时间和AI<40时间。采用ICU意识模糊评定量表评估术后5 d内谵妄发生情况,并记录其持续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苏醒时间、暴发抑制累计时间和AI<40时间缩短,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升高,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升高,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降低,术后5 d内谵妄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可减少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出处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