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主题:从五四到新时期的历史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本文着重就情爱主题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认为古典主义的爱情诉求,到五四时期,发展到极致。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为标志,表达了个性的觉醒及个体幸福至上的原则。50年代之后的情爱,在繁盛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里,“革命加爱情”成为主流模式。到80年代开禁之后,情爱描写主要表现的是爱情的神圣与崇高,但此时也开始了“性描写”的新探索,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即开了描写纯粹性爱的先河。到了90年代,爱情的神圣崇高逐渐湮没在性欲的张扬放纵中,如贾平凹的《废都》。到王朔、陈染、卫慧、棉棉们之后,文学创作中更难有动人的爱情咏唱了。
作者 仵埂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当代文坛》 2009年1期
出版日期 2009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