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心肌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心肌灌注、代谢和左心室功能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进行性心肌缺血模型,动态评估血管进行性狭窄至闭塞过程中左心室(LV)整体功能、心室重构、心肌灌注和存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中华小型猪8头(雄性5头,雌性3头;10月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分别行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CT显像、门控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冠状动脉造影(CAG),动态评价LV射血分数(LVEF)、LV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异常总积分(SMS)、室壁增厚率异常总积分(STS)、心肌总灌注缺损程度(TPD)、存活心肌面积(HM)的变化。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法分析数据。结果8头中华小型猪建模成功,7头完成术前及术后1、4和8周显像。显像示TPD进行性增大,在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2.0%(0,33.0%)、(41.1±23.7)%、(49.3±24.5)%;H=17.03,P=0.001];HM在术前为100%,在术后1周[21.0%(6.0%,100%)]至4周[18.0%(3.0%,33.0%)]逐渐减少,8周[(23.0±15.4)%]较4周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09,P=0.004),但术后1与4周、4与8周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onferroni校正法)];LVEF逐渐降低,在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分别为(73.7±8.4)%、(63.7±19.1)%、(53.7±14.6)%、(49.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P=0.004);LVEDV[9.0(6.0,21.0)、(31.4±16.3)、(32.9±17.4)和(36.4±17.5) ml]和LVESV[(3.8±3.2)、(15.9±15.3)、12.0(10.0,17.0)和(19.3±10.9) ml]均随时间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8.58、10.51,P值:0.035、0.015);SMS及STS随时间均逐渐增加,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16.49、13.33,P值:0.001、0.004)。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狭窄过程中,心肌灌注受损范围和程度逐渐加重,HM逐渐减少,相应的LV功能、心室重构逐渐恶化;之后,在血管慢性闭塞后心肌血流灌注有所改善,HM有所增加。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