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有前向和逆向两种技术。过去20年中,随着专用器械的创新应用,CTO-PCI技术在国际上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在我国虽起步稍晚,但近10年来进步较快,尤其是前向技术在借鉴中亦有创新,如在微导管辅助平行导丝技术、前向夹层重入真腔(ADR)和主动真腔寻径(ATS)技术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中国经验。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该共识,并绘制中国CTO-PCI前向技术的路径图供参考,以规范CTO-PCI前向技术策略和操作,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前向开通技术
  • 简介:摘要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快速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指导和优化PC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进行精准PCI不可或缺的工具,但OCT在我国的使用率仍较低且不规范。鉴于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价值及我国的应用现状,专家组总结了既往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建议等,形成了规范及推广OCT在中国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现已成为治疗有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措施,且适用人群也从老年高风险患者逐步扩展到中、低风险及较年轻患者,但其术后缺血性及出血性并发症仍不少见,并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该专家共识复习了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及国际指南,给出了TAVI术后抗血栓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TAVI术后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减少缺血及出血并发症。该共识从TAVI术后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机制、缺血及出血风险评估、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抗血栓时程、瓣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强调TAVI术后应综合评估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案的制定应个体化,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抗血栓治疗
  • 简介:摘要为促进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救治成功率,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制定了AMICS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该共识全面阐述了AMICS的定义、早期诊断、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评估、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机械循环支持、多脏器保护以及分期个体化治疗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国国情需求,对当前AMICS临床存在争议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常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预后严重不良。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功能学及影像评估技术的进步,CMD的临床诊治措施不断丰富。本共识依据近年临床研究、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对急诊PCI相关CMD的诊断及防治策略给出具体建议,以期改善我国STEMI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微循环功能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左主干分叉病变因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血运重建策略一直是临床上争论的焦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材料和工艺的改进、腔内影像学的发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供的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高我国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和介入心脏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撰写了该指南。该指南包括前言、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及危险评分系统、左主干分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策略、术后随访及长期管理。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规范我国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分叉 介入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6 min步行试验(6MWT)已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疗干预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合理地应用6MWT,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6MWT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结果分析、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 标签: 运动耐量 6 min步行试验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等终点事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既往心衰治疗首选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为促进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合理、规范地使用此类药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该共识,对此类药物的药理学机制、临床适用人群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一种客观、定量、无创的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心肺康复临床实践。它不仅可阐明运动不耐受、运动相关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且在疾病的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医疗干预效果评价、运动处方制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了保证CPET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以促进CPET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合理应用。

  • 标签: 运动试验 心肺康复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经皮机械循环辅助(percutaneous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pMCS)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命支持技术。近年来,随着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开展,pMCS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指导pMCS技术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汇总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对pMCS装置,pMCS在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pMCS的管理,并发症及处理,撤离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给出了建议。共识的颁布和实施对规范pMCS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 心律失常 瓣膜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恶性肿瘤(简称肿瘤)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得以长期生存。目前,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庞大,冠心病逐渐成为威胁肿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鉴于肿瘤患者中冠心病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及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及已有的国外相关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该共识。该共识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以期优化临床防治策略,改善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肿瘤 心脏病学 冠心病预防与管理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正确的急救策略。急诊室首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病史特征,选择具有快速诊断与鉴别价值的辅助检查(心电图、计算机CT血管成像、肌钙蛋白、可溶性ST2以及D-二聚体)评估患者病情。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冠心病特别是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能需要采取外科方式同时处理升主动脉夹层以及冠状动脉病变,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时可能需要采取腔内治疗技术同时或分次处理主动脉夹层与冠状动脉。由于患者同时存在可能需要处理的冠状动脉系统病变,因此AAD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麻醉、围手术期管理、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院外随访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需要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本共识联合多个相关学科的临床专家,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临床经验,对AA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种临床情况的认识,避免因漏诊、误诊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冠心病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含碘对比剂广泛应用于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疗。近年来,随着患者疾病特征的变化和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对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自2012年《含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发布以来,在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领域积累了较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及大血管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对最新证据进行同行评议,同时参考国外最新指南、结合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的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该专家共识,以期推进我国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过程中含碘对比剂的规范应用,为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对比剂 不良反应 经动脉心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四肢血压测量已经从科研工具逐步发展成为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四肢血压同步测量可获得臂间血压差、踝间血压差和踝臂指数等指标,综合应用这些指标,能够提高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检出率,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该共识就四肢血压测量的设备、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四肢血压异常的病理基础、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意义,对需要进行四肢血压测量的重点人群进行了推荐,对于测量和结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以指导临床规范测量四肢血压、科学解读测量结果。

  • 标签: 血压测定 外周血管疾病 臂间血压差 踝间血压差 踝臂指数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共病现状十分严峻,而此类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却严重不足且缺乏规范。近几年,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心血管结局临床试验证实两类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此背景下,欧美相继发布了糖尿病伴心血管病相关指南,对糖尿病伴心血管高风险或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了全面更新。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发起撰写该共识,旨在为我国心血管及内分泌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该共识以降低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为宗旨、以综合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以最新国际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为核心依据,致力于推动血糖管理新模式在我国心血管代谢领域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水平。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糖代谢异常 心血管风险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其中超过半数合并血脂异常,二者并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升高。降压达标同时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预防和治疗ASCVD的基石。高血压患者降压联合降脂治疗的获益远超单独降压或降脂治疗。该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对我国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分层、降压降脂目标、药物选择原则以及依从性提高的策略等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鼓励临床医师在努力提高降压达标率的同时提高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预防冠心病患者心脏及全身缺血事件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更新迭代、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的推广应用、其他合并用药策略的不断更新,临床DAPT可选策略和决策依据有较大变化。鉴于DAPT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及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及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对最新研究证据进行同行评议,参考最新国外指南,结合中国冠心病的防治策略与实践需求,制定中国首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DAPT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提高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获益,减轻其疾病与社会负担。

  • 标签: 冠心病 血小板抑制 药物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简介:摘要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是转甲状腺素蛋白在心肌间质外沉积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往缺乏无创性确诊手段和有效治疗药物,导致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误诊率高、诊断延迟。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有效治疗药物的问世,使得该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而形成相应的诊疗策略非常重要。本工作组基于国内外有关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制定了符合中国诊疗常规的共识,期望能够使中国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心脏 前白蛋白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为应对在湖北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125位心血管和感染控制领域专家,经充分讨论,完成此共识。共识的主要观点及原则:(1)强调疫情防治为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尽快提高心血管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院内交叉感染;(2)提出疫情期间对心血管危重症救治的"十六字"指导原则,为"疫情第一、风险评估、首选保守、确保防护";(3)强调要遵照医疗机构的感控部门及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医疗实践及手术操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急危重症
  • 简介:摘要血脂管理需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进行。该共识将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超高危ASCV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建议对符合中国超高危ASCVD定义的患者,LDL-C水平的干预靶标为降低至1.4 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所有超高危ASCVD人群,应在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尽早开始并长期进行降脂治疗。降脂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抑制剂等单药或联合治疗。根据LDL-C水平的干预靶标以及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路径,临床医生需识别超高危ASCVD患者,选择合理的降脂治疗,达到血脂管理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的目标。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