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菌、疗程、治疗方法、治愈率等进行总结。结果多见于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居多,男性多见;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治愈率85%;平均住院时间(28±9)天。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超声引导下脓肿定位穿刺抽脓及置管引流、全面营养支持,是糖尿病合并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肝脓肿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马来酸麦角新碱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全国16家医院开展,共纳入298例产妇,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分为试验组(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148例,对照组(缩宫素注射液)150例。比较两组产妇下列指标的差异:(1)主要指标:产后2 h总出血量;(2)次要指标:产后6、24 h出血量,胎盘滞留时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24 h额外使用促宫缩药物、止血药物或其他止血措施的比例,需要输血比例,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比例;(3)安全性指标:恶心、呕吐、头晕等副反应,各给药时间点的血压。结果(1)试验组产妇产后2 h总出血量[(402±18)ml]少于对照组[(505±1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产后6、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24 h额外使用促宫缩药物、止血药物或其他止血措施的比例,需要输血比例,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试验组2例(1.4%,2/148)产妇出现副反应,对照组有1例(0.7%,1/150)出现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给药2.0 h及以内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给药1.5 h及以内的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剖宫产中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可行。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催产素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及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管患者为例,基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2d疼痛评分更低,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同时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更好更快恢复健康。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个案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术后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改良组行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2天行患髋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髋关节假体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术后1、3、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髋关节疼痛。术后12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侧别、致伤原因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42.37±4.94)min、(94.83±9.78)mL,常规组分别为(45.53±3.43)min、(107.4±14.60)mL,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2、3.792, P值均<0.05)。术后第2天复查骨盆正侧位X线片,改良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6.47°±1.74°、45.53°±1.57°,常规组分别为16.10°±1.18°、46.13°±1.1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组中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改良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坐骨神经麻痹(踝背伸无力)1例:两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改良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1.80±2.87)、(90.00±2.00)、(96.23±0.82)分,高于常规组的(79.40±1.96)、(87.67±1.67)、(93.67±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4、4.908、9.771,P值均<0.01)。术后1、3、12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93.43±0.89)、(77.83±0.91)分,高于常规组的(91.43±1.40)、(74.90±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61、8.837,P值均<0.05),其余项目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常规后侧入路相比,采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Garden Ⅳ型股骨颈骨折,在准确置入假体的情况下,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改良后侧入路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