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共纳入 心血管内科患者 228 例, 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 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管理 效果。结果: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观察 组护理总满意率 98.26% ( 113/115 )高于对照组 89.38% ( 101/11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28例,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与解决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发生手术室安全事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措施。结果护理人员责任感的缺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是主要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别占总比的45.00%、35.00%和20.00%。结论护理人员责任感的缺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是造成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常见因素,故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及为患者大力健康教育知识。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不安全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2018.07-2020.07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室任职的80例工作人员展开探究,根据开展护理管理模式对其分组,将2018.07-2019.07期间在我院任职40例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9.08-2020.07期间在我院任职40例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工作质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工作质量较高,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方式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手术室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方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结果:采取细节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节护理的方式能够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为手术室护理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细节护理 护理安全 手术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对Paxlovi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axlovid用法为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口服、1次/12 h,连续5 d。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364例,男性200例(54.9%),女性164例(45.1%),中位年龄60(19,92)岁。Paxlovi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8/364),不良反应发生在开始服用Paxlovid后1~7 d。48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3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17例、口苦14例等),神经系统症状7例(头晕5例,头痛2例),呼吸系统症状4例(咽痛3例,咽痒1例),肾损伤2例,血尿酸升高、肌痛和皮疹各1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33例(68.8%)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级,15例(31.2%)为2级,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不能耐受2级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口苦)而停药外,其他患者均完成了5 d的治疗。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基础疾病和COVID-19临床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xlovid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口苦较为多见,症状多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安全 利托那韦 奈玛特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性壳聚糖滴眼液在白念珠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角膜接触镜法建立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经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初步判定造模成功的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根据真菌培养结果最终判定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另选5只兔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对照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局部给予改性壳聚糖滴眼液点眼,每日6次,1周后改为每日4次,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模型组不给予治疗。用药期间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病灶及眼表变化,于造模后第1、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并记录角膜愈合时间。停药后继续观察各组实验眼角膜情况2周。结果8只模型兔实验眼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为真菌菌丝和孢子阳性,培养分离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造模成功率为80%(8/10)。造模后第7、14、21天,模型组感染程度评分分别为(14.50±0.58)、(6.25±0.50)和(2.50±0.58)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改性壳聚糖点眼组的(7.25±1.26)、(2.75±0.50)和(1.2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于造模后7 d内,角膜水肿明显加重,中央白色溃疡范围增大,造模后7~28 d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2.6)d,最终遗留角膜瘢痕及新生血管。改性壳聚糖点眼组造模后7 d内角膜浸润明显减轻,造模后14 d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3)d,明显短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P<0.01)。造模后28 d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实验眼未见角膜炎复发,治愈率为100%。正常对照组局部用药期间未见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及角膜损伤表现。结论改性壳聚糖滴眼液治疗兔眼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安全、有效,眼表刺激性小。

  • 标签: 角膜炎 白念珠菌 改性壳聚糖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Barthel指数、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1例予以阶段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功能独立性、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同样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比对照组的19.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促使其功能独立性、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阶段式护理模式 全髋关节置换 Barthel指数 功能独立性 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