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治疗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HBeAg阳性代偿乙肝肝硬化(LC)患者92例以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患者88例,根据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HBV-DNA、B超等检查将患者分为4组,A组、B组、C组患者各46例,D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b)180μg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80μg进行治疗,总疗程72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48周与治疗后72周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8周与治疗后72周,A组、B组以及C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发生流感样症状142例,占78.89%;脱发113例,占62.78%;血常规异常79例,占43.89%;注射局部反应74例,占41.11%。结论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与基线ALT同水平基线的慢性乙肝相比,有较高的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为避免干扰素诱发过度免疫的风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逐渐增加到治疗剂量。

  • 标签: 干扰素 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PBC患者4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应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黄疸、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7-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黄疸、瘙痒以及乏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以及6个月,患者的ALT、AST、ALP、GGT、TBA以及TBI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显著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临床症状 肝功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