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输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血液病患者输机采血小板258例次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血小板输疗效。分析病种、性别、年龄、体重、发热、脾大、输次数对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例次为188例次(有效率72.9%),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率分别为80.9%、73.2%、70.2%、52.5%,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P〈0.05)。146例次有发热感染者输血小板有效率为67.1%,明显低于112例次无发热感染者的80.4%(χ^2=5.614,P〈0.05);69例脾大患者的有效率为55.1%,明显低于189例脾不大者的79.4%(χ^2=15.088,P〈0.01);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894、0.051、0.065,P〉0.05);随着输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者输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无效。结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疗效不同,发热、脾大、输次数可能是影响血液病患者输疗效的因素。

  • 标签: 血液病 机采血小板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