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偏侧咀嚼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患者临床症状及锥形束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就诊的TMJOA患者100例(200侧关节),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中位年龄为27.5岁(16~71岁)。根据是否有偏侧咀嚼习惯分为TMJOA伴偏侧咀嚼组71例,TMJOA无偏侧咀嚼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的临床症状,以及髁突骨质的锥形束CT影像改变。在髁突骨质的影像分析中,排除有双侧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病例,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分为伴偏侧咀嚼组和无偏侧咀嚼组的症状侧和非症状侧关节。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K-S检验显示患者年龄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M(IQR)”描述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患者性别、临床症状、髁突病变类型等定性资料使用构成比描述并进行χ²检验。结果无偏侧咀嚼组和伴偏侧咀嚼组TMJOA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JOA伴偏侧咀嚼组患者疼痛的比例[83.1%(59/71)]略高于无偏侧咀嚼组[65.5%(19/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71,P=0.054),两组间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受限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11,P=0.742;χ²=0.48,P=0.489)。检测的200侧关节中,锥形束CT影像表现依次为髁突磨平变短[73.0%(146/200)]、表面骨质破坏[65.0%(130/200)]、骨质硬化[42.0%(84/200)]、骨质增生[30.5%(61/200)]及囊性变[15.5%(31/200)]。根据症状分组后,组内比较显示伴偏侧咀嚼组的症状侧关节出现骨质破坏的比例[80.0%(40/50)]显著高于同组的非症状侧关节[50.0%(25/50)](χ²=9.89,P=0.002);组间比较显示伴偏侧咀嚼组的症状侧关节出现髁突磨平变短的比例[84.0%(42/50)]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患者的双侧关节[均为(8/15)](χ²=8.81,P=0.032)。结论伴偏侧咀嚼的TMJOA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疼痛的临床症状,以及髁突表面骨质破坏和髁突磨短变平的锥形束CT影像改变。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偏侧咀嚼
  •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430079,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四种疾病之一(龋病、牙周病、TMD、错畸形),是口腔业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其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效果不确切,还常常与心理因素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通过3万余例TMD患者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序列化、微创化、数字化、舒适化、人文化"的特色诊疗模式。"序列化"即梯度治疗,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再采用注射治疗,进而采用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后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临床上保守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颞下颌关节咬合板,其可通过调整咬合关系、肌肉、髁突与关节盘的位置关系,从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盘髁"关系,相应地使关节腔内压力和组织应力发生改变,继而治疗TMD。其中,不同类型的咬合板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作者通过此笔谈阐述咬合板对TMD的诊疗意义,以进一步为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保守治疗 咬合板治疗
  •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430079,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偏侧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偏侧咀嚼组(40例)和偏侧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偏侧咀嚼的侧别,将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分为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观察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偏侧咀嚼和偏侧咀嚼两组患者中,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70%(28/40)](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MRI检查显示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双侧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37%(15/40)](P<0.05)。偏侧咀嚼患者同侧和对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wR)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同侧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P<0.05)。偏侧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盘移位的侧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侧咀嚼ADD与无偏侧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出现疼痛和双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偏侧咀嚼ADD患者的同侧颞下颌关节发生疼痛、关节杂音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偏侧咀嚼与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盘前移位侧别相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