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30年前,《艺术新闻》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所构成的社会力量阻碍了女艺术家难以获得能与男性艺术大师相匹敌的成就与声望的问题。如今,30年过去了,这种在当时几成共识的观点是否有所变化,或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 标签: 女艺术家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艺术市场 创作手法 艺术展览
  • 简介: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校史中,1949年是个拐点,经历了从内部到外部的一切要素的由旧到新,它以1949年10月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与国立北平艺专的合并为标志,但前后所经历的过程远比这个合并结果要复杂得多。确切地说,这是前者将后者打散、打碎后,有选择地将部分元素融进自己框架,进而极富创造性地建构起延续至今的美术教育新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艰难的合并中,胡一川和徐悲鸿是两个核心人物,其中胡一川起着极强的主导作用和协调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个合并的过程、步骤和细节做一些探究。

  • 标签: 华大三部美术系 国立北平艺专 合并 军管 改造 教学计划
  • 简介:本文所论问题包括1905-1937年美术留日概况,美术留日生“改从”中国画的成因与倾向,以及留日画家中在“中国画改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11位画家的风格面貌以及与“日本因素”的关联等,意在通过直观的作品展陈和深入的问题探讨,将始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留日问题”强调出来,引发美术界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留日画家 改良 摹借
  • 简介:1944年,徐悲鸿在其《西洋美术对中国美术之影响》一文中说:"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这恐怕不是徐悲鸿一个人的看法,林风眠在隐居重庆时期也曾经认为他的追求不属于他所生活的年代,那个年代需要的是对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更有实际功用的写实主义。的确,持久而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艺术的走向和状态。"

  • 标签: 写实绘画 20世纪 多样性 刘奎龄 写实主义 中国美术
  • 简介:澳大利亚前卫艺术[新西兰]安德鲁·博尔杰华天雪译1988年,在新西兰的奥克兰美术馆举办了(澳大利亚前卫绘画展),该文是对此次展览的评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澳大利亚80年代的绘画思潮,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了解西方边缘文化的材料。─—编者在澳洲的画坛有这样两种...

  • 标签: 前卫艺术 博尔杰 表现主义 边缘文化 超现实主义 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