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内镜下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术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下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异位胰腺 儿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直疝及股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例腹股沟直疝、1例Pantaloon疝(同时存在斜疝及直疝)及1例股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直疝5例及Pantaloon疝1例均为男童;年龄(38.2±21.5)个月;疝位于右侧4例,左侧2例。右侧股疝1例,男,年龄4岁7个月。术前诊断腹股沟直疝1例;术前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术中证实为Pantaloon疝1例;术前误诊为腹股沟斜疝,术中证实为直疝2例;行患侧斜疝手术时偶然发现对侧直疝2例。结果行直疝疝囊高位结扎+同侧脐内侧韧带加强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32 min及24 min,术后住院时间1 d。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腹腔镜下修补直疝缺损(将髂耻束与联合腱间断缝合),手术时间为122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 d,随访至今无复发。另4例均行腹腔镜下直疝缺损修补术,手术时间为(112.0±17.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 d,随访至今均无异常。股疝1例,术前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术中证实为右侧股疝,腹腔镜下修补股疝缺损(将髂耻束与Cooper韧带间断缝合),手术时间为125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 d,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腹腔镜不仅能够明确小儿腹股沟直疝及股疝诊断,且可同时行手术治疗。髂耻束在腹腔镜下腹股沟直疝及股疝的修补中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 股疝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儿童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的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8月龄至2岁;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3例,位于隔膜下方者2例。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在保护乳头前提下直接行ESD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下方者在球囊扩张完成后使用超细内镜探查乳头开口位置,确定位置后再行ESD切除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变化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施行,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6个月,患儿可正常进食,无呕吐、腹胀及皮肤巩膜黄染表现。5例患儿术前体重为(6.78±1.39)kg,术后3个月时体重为(9.34±1.68)kg,体重平均较前增长38.5%,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采用ESD切除十二指肠隔膜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儿外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儿童 十二指肠隔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儿童急性小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3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同期4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治疗的急性小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除外急性肠套叠、嵌顿疝、炎症性肠病和肿瘤导致的小肠梗阻及新生儿小肠梗阻患儿。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33例患儿中,腔镜下成功完成22例(66.7%),中转开腹手术11例(33.3%)。中转原因为操作空间小或暴露不佳5例,广泛紧密粘连4例,发现大段小肠坏死1例,医源性小肠穿孔1例。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含观察肠管活力时间)为(124.00±26.07)min,开腹组为(130.47±38.2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除中转开腹患儿外的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3.0,5.25)d和8.0(5.75,9.0)d与传统开腹组5.0(4.0,6.0)d和9.5(9.0,13.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并发症以浆膜和浆肌层损伤最多见,分别为8例和5例;术后并发症以再次肠梗阻多见,有8例。腹腔镜组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9例(27.3%)和6例(18.2%)与传统开腹组7例(17.5%)和10例(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总费用为22 063.5(18 485,24 761)元,开腹组为25 433.5(19 243,32 569)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急性肠梗阻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禁食时间及住院天数,且不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对于熟悉腹腔镜操作的医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小肠梗阻 腹腔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IHPS)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出生35 d,出生体重3 600 g的男性患儿,因"非胆汁样呕吐1周"于2019年2月15日收治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根据患儿术前临床表现、B型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IHPS。于出生后40 d在全身麻醉下实施POEM术:距幽门2 cm切开胃黏膜,在胃黏膜下层建立"隧道"直至幽门,海博刀纵行完整切开肥厚、增生的幽门环肌,电凝止血后钛夹关闭胃黏膜切口。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总用时38 min;术后2 d拔出胃管,术后4 d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幽门通畅无穿孔;进食无呕吐,患儿于术后7 d出院。术后1个月余随访无呕吐等症状,体重增加2 kg。结论POEM是治疗IHPS的一种新方法,患儿近期疗效良好;开展该手术需要有丰富的内镜手术经验,其远期疗效有待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幽门狭窄,肥厚性 婴幼儿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