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处置指数(DI)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 912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GDM组(434例)和非GDM组(1 478例)。所有受试者均在妊娠24~28周间接受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收集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和完整妊娠资料。根据75 g OGTT结果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0~12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AUCINS120/AUCGLU120),两者的乘积即为DI。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为大于胎龄儿(LGA)、首次剖宫产、子痫前期和早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I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GDM组相比,GDM组患者ISI显著降低(趋势P<0.001),DI亦显著降低(趋势P<0.00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行OGTT时的孕周、胎儿性别和产次后,与DI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DI<2.90)组的GDM患者相比,DI处于第二(Q2,DI 2.90~3.02)、第三(Q3,DI 3.03~3.16)、最高(Q4,DI>3.16)四分位数组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分别降低55%(95%CI 0.23~0.87)、34%(95%CI 0.35~1.25)和59%(95%CI 0.24~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1)。将DI视为连续变量时,DI每增加1个单位,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降低60%(95%CI 0.21~0.73)。但是,非GDM女性中DI与不良妊娠结局未见显著关联(OR=0.66,95%CI 0.36~1.18)。结论GDM患者的DI水平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血糖处置指数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见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合理使用IUD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至2020年江苏省内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上报的使用IUD后发生意外妊娠不良事件报告,与该地区新放置IUD的人群数据库进行记录联接,比较不同类型IUD妊娠发生粗率和累计发生粗率,评价避孕效果。结果共收集常见10种不同类型IUD的妊娠对象4788例,新放置IUD的人群294 834例。妊娠对象中,异位妊娠占比1.88%(90/4788);IUD脱落和位置形状改变分别占16.90%(809/4788)和32.31%(1547/4788)。放置IUD后第一年妊娠发生粗率为0.53%,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各种IUD(安舒环除外)妊娠粗率呈逐年下降趋势。TCu220C累计3年、5年和8年的妊娠粗率均居10种IUD的首位,并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粗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1.45(95% CI=1.37~1.55)、1.35(95% CI=1.28~1.43)和1.31(95% CI=1.24~1.38)。无论是否考虑脱器妊娠,吉妮累计3年、5年、8年和花式IUD累计3年、5年的妊娠粗率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剔除脱落对象,吉妮RR分别为0.58(95% CI=0.49~0.70)、0.55(95% CI=0.47~0.66)和0.63(95% CI=0.53~0.75),花式IUD分别为0.36(95% CI=0.25~0.51)和0.45(95% CI=0.33~0.61)。结论目前常见IUD均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吉妮和花式IUD的有效性更高。建议对IUD放置初期对象继续加强影像学随访检查,减少因脱落和位置改变导致的意外妊娠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意外妊娠 异位妊娠 不良事件 有效性 记录联接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辅助生殖后妊娠期血糖升高,出现先兆流产后予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产后糖耐量恢复正常,提示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有较好的转归及预后。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 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