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百年来,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特殊的历史处境,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流地位。这期间虽然也有变化或起伏变动,但基本方向并没有改变。即便是在新世纪发生的“底层写作”,其书写对象也基本在乡村或城乡交界处展开。

  • 标签: 中国文学 城市文学 社会性质 主流地位 农村题材 乡土文学
  • 简介: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绪论中说:事实与虚构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他以《伊里亚特》为例指出,如果你拿它当历史来读,会发现其间充满了虚构;如果你拿它当虚构的故事来读,又发现其中充满了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同《伊里亚特》相似到这种程度,它们不能完全没有虚构的成分.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不确定性 《历史研究》 虚构 汤因比 故事
  • 简介:《爱你就是害你》李师江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版定价:18.80元李师江2002年出版的《比爱情更假》,在文学圈内曾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爱你就是害你》就其题材和语言叙述上有某种相似性,但这些作品都是非常好看的小说,他的题材几乎都

  • 标签: 茨维塔耶娃 语言叙述 中国古典文学 相似性 小说 爱情
  • 简介:当代中国的先锋文学起始于1985年前后。这一年代,马原、格非、残雪、余华、孙甘露、苏童、北村等作家,先后发表了他们具有先锋文学气质的重要作品——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格非的《褐色鸟群》《欲望的旗帜》、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

  • 标签: 先锋文学 孙甘露 马原 格非 苏童 莫言
  • 简介:城对“公共论域”这个概念,这里不做经院式的考辨,它的通约性可以直接进入问题。三十年来的文学与批评,一直存在着与公共论域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通过媒体交换意见,表达对文学和批评的不同判断。在80年代初期,由于媒体功能和掌控的绝对性,以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蜜月”关系,除了公开批判背离主流文学的“异端”现象和思潮———比如对《苦恋》《在社会档案里》《假如我是真的》以及对“人道主义”“异化”的批判、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等,文学在媒体中的形象总体来说还是正面的。198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对十年来文学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李泽厚甚至认为,新时期文学的十年,是继‘五四’以来新文学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年,其成果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以前,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唐达成在代表中国作协的讲话中也认为,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经历了从复苏到兴盛的空前发展,今天已迅速进入到建国以来最繁荣活跃的新时期,他特别强调,这个新时期应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与上述表述略有不同的是张光年和朱寨,他们认为,新时期文学也许并非是社会主义文学最光辉的十年,...

  • 标签: 批评镜 文学批评 镜中
  • 简介:1978年创刊的《十月》,到2018年整整走过了四十年。《十月》这个刊名,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它蕴含了一目了然又丰富无比的时代信息。在一个金色的季节,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一起告别了过去,迎接一个与这个季节一样辉煌的新时代。因此,“十月”是庄严和正大,是浪漫和激情,是鲜花和泪水,是飘扬的文学旗帜和火炬。它在北京的金秋迎风招展,吸引的却是全国文学家和读者的目光。就这样,“十月》不仅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见证者、推动者,重要的它更是一个参与者和建造者。

  • 标签: 中国文学 《十月》 改革开放 时代信息 精神气质 中国人民
  • 简介:第一次见到南帆,是在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那时的南帆风华正茂玉树临风,一招一式都是学院风格,我对他非常佩服。后来,除了阅读他的专著和文章之外,我们的接触并不多,大多是文学会议的不期而遇或会议休息期间的闲谈或打球.

  • 标签: 文学批评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生活趣味 南帆 日常生活 经验
  • 简介:近些年来,学界陆续出版了洪子诚的《材料与注释》,程光炜的《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重返八十年代》,吴俊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计划出12卷,第一卷1949-1957已经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丛书等。

  • 标签: 当代文学研究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程光炜 文学流派 乾嘉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