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作者: 马思远 罗伊美 胡田雨 尤再春 孙建国 于世勇 袁志强 彭毅志 罗高兴 徐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控制科,重庆 400037,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重庆 400037,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重庆 400037,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0037,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呼吸疾病研究所,全军呼吸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14日—3月1日,2月24日开始采用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在此之前均采用坐位法采集鼻咽。患者均为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月19日开始入院,之前在院外采集鼻咽。(1)34名鼻咽采集操作者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鼻咽采集方法分组,武汉泰康同济医院16名操作者(男15名、女1名,年龄34~49岁)采用卧位法配合防护面屏,纳入卧位法+防护面屏组,采集标本时,患者平卧,佩戴鼻咽采样专用防护面屏,颈部稍过伸,面部转向操作者对侧10°左右;18名操作者采用传统的坐位法,纳入坐位法组,其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名、武汉江夏方舱医院1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5名,男2名、女16名,年龄25~49岁。自制问卷调查2组操作者自评患者配合度及恶心、呛咳、喷嚏、挣扎发生率,单次采样操作时间,对操作的恐惧感、自感暴露风险程度。(2)选择于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先后接受坐位法、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且有完整核酸检测结果的65例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25~91岁),统计其分别采用2种方法采集鼻咽的核酸检测阳性率。(3)选择(2)中的能准确表达自己感觉的41例患者(男12例、女29例,年龄27~83岁),调查其在接受2种方法进行样本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4)选择(2)中经坐位法采集鼻咽核酸检测结果持续阴性(连续≥2次)患者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25~83岁),统计其经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即阴性转阳性率。对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t检验、χ2检验。结果(1)卧位法+防护面屏组操作者自评患者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坐位法组(Z=-4.928,P<0.01),操作者自评患者恶心、呛咳、喷嚏和挣扎发生率以及对操作的恐惧感和自感暴露风险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坐位法组(Z=-5.071、-5.046、-4.095、-4.397、-4.174、-5.049,P<0.01),单次采样操作时间显著长于坐位法组(t=223.17,P<0.01)。(2)65例患者经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0.00%(39/65),明显高于坐位法的41.54%(27/65),χ2=4.432,P<0.05。(3)41例患者经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坐位法(Z=-5.319,P<0.01)。(4)坐位法采集鼻咽核酸检测持续阴性的34例患者,采用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后核酸检测阴性转阳性率为26.47%(9/34)。结论相较于传统坐位法,采用卧位法联合防护面屏采集鼻咽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显著改善患者舒适度,降低操作者的暴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检测结果假阴性,可能有助于减少出院患者假性"复阳"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鼻咽拭子 卧位法 防护面屏 坐位法 舒适度 安全性 阳性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