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治疗中的效果与优点。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处置相邻节段退变性间盘突出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3-58岁,平均51岁。,其中L4/5节段5例,L5/S1节段2例,患者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结合病史、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腰椎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4侧患者源于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间盘突出等)行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另3例患者源于因腰椎骨折行钉棒内固定术后。症状性相邻节段退变出现在初次手术的5-7年,平均6.2年。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评分对患者腰痛及腿痛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Nad功能评分判断疗效。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估计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病情变化情况。结果17例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椎管内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110~160min,平均130min,17例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全部消失,未出现腰痛加重情况出现,住院时间4-8d,平均6.2天,刀口一期愈合。术后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5-18个月,平均10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1周、三个月、半年和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及术后的数值(P<0.05);以JOA评分标准为依据,评分优良率为85.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治疗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微创。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内固定术后 相邻节段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