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1月 -2018年 1月期间,在我院骨神外科进行治疗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共 6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序号单双号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有大范围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合并糖尿病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压疮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05月-2011年01月16例因脑出血入住我院的患者进行了压疮护理治疗,观察疗效判定标准和疗效评定时间。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13例占81,25%,好转3例占18.75,无效0例。平均治愈时间,Ⅰ期约2天,Ⅱ期约5天,Ⅲ期约14天,Ⅳ期约25天。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能够促进脑出血患者压疮愈合,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小儿疝气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2011年6月到2013年7月两年之间收容诊治的44例罹患小儿疝气的患儿,并将这44例患儿平均分成两个组类,即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观察组的患者,施行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方法,针对对照组的患者,施行疝气带加压保守治疗的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病症改善的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65%,观察组的患儿治疗时间较短,相关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针对罹患疝气的患儿,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优,能够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小儿疝气 手术治疗 加压疝气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医院在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6.3(53~75)岁。9例患者术前接受磁共振检查,8例提示尿道异常信号,女性分期普遍晚于男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男性患者术后未予以其他辅助治疗,均为无瘤生存状态。8例女性,4例患者接受了术后的辅助放疗或化疗,5例随访期间出现了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结论女性尿道癌检出时相对于男性的临床分期更晚,MRI检查有益于尿道癌局部浸润情况的判定,对于女性近端尿道癌和男性后尿道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尿道肿瘤 预后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方法通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吸痰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这些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能够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呼吸道感染。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基础护理之外,针对性的给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吸痰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呼吸道感染,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术后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疼痛,本文旨在分析术后正确使用镇痛泵,对避免不良反应和减轻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镇痛配方生理盐水100ml,氟哌利多1mg+吗啡60mg+胃复安10mg,给药速度2ml/h,持续48h。重点放在对呼吸和血压的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结果通过加强对镇痛泵使用的观察和护理,是镇痛泵的使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护理人员赢了解泵内药物的种类、含量、作用及毒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对妇产科急腹症使用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对 6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 结果:彩超诊断后,有 21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有 20例符合,准确率是 95.24%;有 15例滋养细胞病变患者,彩超检查出 13例,准确率是 86.67%;有 19例异位妊娠患者,彩超检查出 16例,准确率是 84.21%;有 5例宫腔内凝血患者,彩超检查出 4例,准确率是 80.00%,彩超结果和病理结果差异性不明显,因此彩超的诊断准确率非常高。 结论: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使用彩超具有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优势,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 彩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价值;研究;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9例,根据吸气肌肌力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和对照组(≥50%)。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是否有吞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简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者81例(占58.2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部位(是否涉及脑干)、是否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伴有吞咽障碍为危险因素,FMA评分和BBS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伴有吞咽障碍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FMA评分和BBS评分高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功能 吞咽障碍 运动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笔者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住院部精神病患者所发生的39例突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不仅总结突发意外的类型,而且从医院管理、患者病情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减少精神科患者突发意外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突发意外情况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PACU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收集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非胸外科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神经阻滞、阿片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收集PACU期间补救镇痛药物用量、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PACU停留时间。根据PACU气管拔管后10 min时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和非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698例患者,静态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46.70%,动态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4.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和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危险因素 胸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请问,间质性肺病患者吸氧时应注意什么?间质性肺病是以肺泡壁广泛破坏、功能性肺泡毛细血管单元丧失、胶原瘢痕组织聚集为特征的肺病。由于肺间质结构的破坏会直接影响肺泡一毛细血管气体交换,从而导致以缺氧为主要表现的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困难是此类8市病最常见症状,患者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在吸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肺病患者 吸氧 呼吸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 常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分为开腹组(50例,开放式胃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5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采用以χ2检验;手术情况、VAS及GLQ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t检验,Logistic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明显比开腹组低,腹腔镜组GLQI评分明显比开腹组高;1年、2年、3年复发率比较,腹腔镜组(8.0%、14.0%、26.0%)与开腹组(12.0%、20.0%、34.0%)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导致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复发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