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较高的流行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现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持续的气道、肺部炎症以及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是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即使在危险因素消失后,COPD的炎症依旧持续进展,提示COPD中炎症自我维持机制的存在。免疫反应介导了COPD炎症反应的发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文总结了COPD炎症发生的适应性免疫相关机制,并提出其中的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是COPD慢性炎症自我维持的关键。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望为COP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炎症 自身免疫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部分IBD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目前认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可通过PI3K/AKT/mTOR、TLR4/MAPK/mTOR和AMPK/mTOR等多种机制影响肠道自噬和炎症过程,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靶向mTOR信号通路可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本文就mTOR信号通路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靶向mTOR信号通路治疗IBD进行总结。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治疗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一些难治的癌症以及晚期癌症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和良好预后,但在患者中的响应率不高。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过程称为肿瘤免疫编辑,并进一步细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3个阶段。本文概述了肿瘤免疫编辑3个阶段中肿瘤微环境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解决免疫治疗抗性,针对性用药设计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肛管癌虽然发病率低,但预后差,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视。本文对炎症性肠病肛管癌的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等进行文献复习,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肛管癌 瘘管相关肛门直肠癌 肛瘘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心理干预在风湿病免疫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如何提高治疗质量通过对整体护理中添加心理干预的分析。方法 2020年2月至11月,当地国家医院风湿病免疫科98名患者随机抽选将其置于A组和B组,每个组包含49名患者,他们将对在A组进行心理干预模型的框架参与这项实验,就B组而言,引入了一般的护理模式,比较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住院一周后护理不力的病例数量,以及他们对照顾病人的满意程度。结果 根据3项调查,A组患者病情明显优于B组(P

  • 标签: 风湿免疫 心理干预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中肺部感染与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分析炎症标志物在肺部感染中的变化及作用,研究炎症标志物在肺部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肺部感染患者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炎症标志物在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重视炎症标志物检测在肺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 标签: 肺部感染 炎症标志物 关联性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主要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的治疗方法。PD-1/PD-L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获益和持久反应,但是整体反应率仍较低。研究发现PD-L1和肿瘤突变负荷可以预测免疫治疗效果,MSI-H/dMMR、TP53和KRAS等基因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而MDM2/4、EGFR、ALK等基因则与免疫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CI可诱导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s)。irAEs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其中以胃肠道不良反应为著,病变最常累及结肠和小肠,常伴有腹泻症状,称之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小肠结肠炎。本文主要介绍ICI相关肠炎发生机制、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以便更好地识别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提高其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肠炎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现阶段根据结构不同,主要将维A酸类药物分为三类,其药理作用大多是借助受体发挥的,但非受体机制也是存在的。其是许多生物学效应,如抑制皮脂腺分泌、免疫调节、表皮细胞调控等的参与者。本文探讨了维A酸类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 标签: 维A酸类药 治疗 不良反应 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临床上使用镍铬烤瓷牙的效果和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选择镍铬烤瓷牙进行牙齿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牙齿缺陷,对这些患者使用镍铬烤瓷牙的情况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这些60例牙齿缺陷患者通过使用镍铬烤瓷牙将牙齿进行了修复,效果良好。但是,一段时间之后,非常适应患者为40例,占66.7%;无大反应患者为6例,占10.0%;不适应患者14例,占23.3%。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4例,占23.3%,其中4例患者为牙龈炎,占6.7%;6例患者为牙龈变色,占10.0%;6例患者口腔异味,占10.0%;其他为4例,占6.7%。结论在对牙齿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时,镍铬烤瓷牙则是一种很好的修复选择。同时其也满足了很多中低收入人群的要求,但是,镍铬烤瓷牙却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临床应用 镍铬烤瓷牙 不良反应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手术患者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多,由于老年群体自身机体功能衰退和合并基础病较多,麻醉和手术等伤害性刺激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影响,因此,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减轻对老年患者的伤害。本文就常用麻醉方法对老年人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述,从而为麻醉医生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麻醉方法 老年人 硬膜外麻醉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 免疫组化技术、常规技术应用于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1 例)和观察组( 31 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满意率以及相关诊断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满意率( 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结果满意率( 65.00 %);对照组患者心理顾虑( 68.18±3.46)评分、生理问题( 69.74±5.32)评分、信任感( 72.94±5.80)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心理顾虑( 88.72±4.28)评分、生理问题( 89.71±7.10)评分、信任感( 93.16±10.84)。 结论: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常规技术 肿瘤病理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激素期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 10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的( 43.75±6.29)分、 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依从性,并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安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风湿免疫性疾病激素药物依从性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前后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颈部旋转(89.49±5.48)、侧屈活动度(54.96±5.46),高于对照组患儿颈部旋转(78.51±6.29)、侧屈活动度(45.38±5.49),比较t=23,154、13.208,P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复兴情绪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样本均来自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患者筛选后纳入患者108例。研究中在保证小组中样本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随后为不同小组之中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开展组间对比。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护理方式为手术室护理干预,为患者开展组间对比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中患者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以及预后质量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同时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避免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及不良情绪进行优化,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 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1例:氯丙嗪治疗)与B组(31例: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阳性和阴性症状(PANSS)评分以及个人与社会功能(PSP)评分与A组对应量表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低于A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不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方法:以本院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采用抗菌类药物做疾病治疗患者150例,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做疾病治疗患者57例,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患者93例,对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做比对分析。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做疾病治疗患者,其发生率低于联合多种西药做疾病治疗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虽然能够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但易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出现,自此对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造成影响,需采取管理措施实施预防。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西药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通过招募形式选取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4例在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RQ)进行调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RQ调查结果的影响因素。224例患者的SRQ得分为55(46,68)分[M(Q1,Q3)],其中134例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0%)者的SRQ得分63(54,77)分,90例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7.0%)者的SRQ得分48(43,53)分。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3.5%(75/224)和19.6%(44/224),合并焦虑和抑郁率为14.3%(32/224)。婚姻状况、饮食状况、是否合并并发症、对社区管理的接受程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压力)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

  • 标签: 糖尿病,2型 应激(压力)反应 社区卫生服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X线摄影表现与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5例DCIS患者共514个病灶的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全部DCIS病灶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型(215个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282个病灶)和三阴性型(17个病灶)。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如病变类型,钙化性病变的钙化形态、分布,乳腺构成及BI-RADS分类情况。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影像表现分布的差异,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结果ER阳性型44.7%(96/215)表现为阴性或非钙化性病变;HER2阳性型41.1%(116/282)表现为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三阴性型82.4%(14/17)为钙化性病变,包括单纯钙化(7/17)和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7/17)。DCIS HER2阳性型与ER阳性型在病变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747,P=0.003)。细线样/细小分支状钙化(34/201)多见于HER2阳性型,无定形钙化(67/119)多见于ER阳性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7.498,P<0.001)。团簇状分布钙化(59/119)多见于ER阳性型,线样/段样分布(76/201)多见于HER2阳性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123,P=0.004)。结论DCIS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学免疫组化不同分型有一定关系,认识其X线表现有助于为临床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乳房 癌, 导管内,非浸润性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