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卫生人员对移动医疗的采纳现状和感知效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信息化减负、增效、赋能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于2019年7月,对来自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91位不同岗位的职工,就"移动医疗的采纳和感知效用"话题进行深入访谈;利用Nvivo11质研究软件对访谈记录进行编码编目,采用响应率、普及率、列联表描述感知效用的分布。结果调研地基层卫生人员广泛采纳移动医疗,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应用和便携医疗设备;感知效用正、负效用的响应率分别为78.97%和21.03%,排名前五的感知效用为工作创新、工作效率提升、网络效用、数据驱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超载,累积响应率为73.80%;各岗位感知效用有统计学差异,管理和公共卫生人员的普及率更高。结论目前调研地基层移动医疗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正向集成阶段过渡;创新和提效的初代效用已经显现,网络效应、资源配置、临床决策支持等高阶效用值得期待;同时要警惕移动医疗的双刃剑,理性对待发展中的技术超载、技术投资、信息鸿沟等问题。

  • 标签: 移动医疗 基层卫生人员 感知效用 网络效应 技术超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论证延续康复护理对宫外孕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延续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康复护理应用于宫外孕患者临床护理中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500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SS-QO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塞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老年性脑梗塞 优质护理服务 常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为31岁青年男性,确诊白塞病2年,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维持。随后患者出现右下肢血栓及胫前皮肤溃疡,溃疡逐渐增大并多发。治疗上尝试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静脉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药,效果均不佳。检索文献发现JAK通路活化与白塞病相关,尝试使用托法替布治疗取得显著效果。随访至今,患者情况稳定。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腿溃疡 托法替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针对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针对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情况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干眼症状(0.21±0.02)分、角膜荧光素染色(1.77±0.06)分、护理投诉发生率2.00%,均小于对照组(2.13±0.22)分、(4.36±0.08)分和24.00%];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为(16.02±1.10)s,高于对照组的(8.16±1.57)s;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均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干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完全前置胎盘(complete placenta previa,CPP)的临床特征以及围产结局。方法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2 937例,回顾分析其中合并CPP的孕妇62例(双胎组)与同期分娩的单胎妊娠合并CPP的孕妇204例(单胎组)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或多重线性回归,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双胎妊娠合并CPP的发生率为2.11%(62/2 937)。胎盘植入性疾病在双胎组和单胎组分别占48.4%(30/62)和53.9%(110/2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双胎组产前出血、首次产前出血孕周小于29周、产前出血量>200 ml及产前出血次数≥3次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分别为56.5%(35/62)与39.7%(81/204)、35.5%(22/62)与12.7%(26/204)、17.7%(11/62)与4.9%(10/204)及21.0%(13/62)与10.3%(21/204),χ2值分别为5.42、16.62、10.78和4.8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单胎组相比,双胎组产前出血量>200 ml、产前出血次数≥3次、34周以及32周前早产、急诊剖宫产及因产前出血而急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更高[校正OR值(95%CI)分别为4.36(1.17~16.30)、3.15(1.01~9.79)、17.24(5.36~55.46)、9.85(2.32~41.77)、3.98(1.72~9.20)及3.10(1.22~7.85),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双胎组急诊剖宫产的分娩孕周较单胎组提前2.22周(0.17~4.27周),但双胎妊娠产后出血量、剖宫产产后出血、输注红细胞和子宫切除的风险与单胎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胎相比,双胎合并CPP者的早产、急诊剖宫产、尤其是因产前出血而急诊剖宫产比例高。对于双胎合并CPP者,应积极预防早产,根据病情个体化安排手术时机,可考虑适时提前分娩。

  • 标签: 前置胎盘 妊娠,双胎 子宫出血 产后出血 妊娠结局 早产
  • 作者: 沈松杰 徐雅莉 周易冬 任国胜 姜军 蒋宏传 张瑾 李波 金锋 李亚平 谢凤鸣 石岳 王震东 孙梅 袁双虎 于晶晶 陈跃 孙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 10073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400016,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重庆 4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 10002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300060,北京医院乳腺外科 10000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沈阳 11000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山医院普通外科 024076,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蒙自 661100,山西省中医药研究所乳腺科,太原 030012,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017299,青岛市立医院乳腺外科 26601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群体筛查和机会筛查两种模式的人群特点、筛查阳性率、乳腺癌检出率、早期乳腺癌比例及筛查费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分别入组群体筛查和机会筛查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表,并进行每年1次乳腺体检及乳腺超声检查,共完成3轮筛查,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特点及筛查结果。结果共入组受试者20 080人。群体筛查组完成3轮筛查的人数分别为9 434人(100%)、8 111人(85.98%)和3 940人(41.76%);机会筛查组分别为10 646人(100%)、6 209人(58.32%)和2 988人(28.07%)。机会筛查组中产后哺乳时间<3个月(1 275/9 796比1 061/8 860,χ²=4.597,P=0.032)、未生育(850/10 646比574/9 434,χ²=27.400,P<0.01)、有流产史(6 384/10 646比5 062/9 434,χ²=81.232,P<0.01)、绝经后(2 776/10 646比2 217/9 434,χ²=17.757,P<0.01)、口服避孕药>6个月(171/10 646比77/9 434,χ²=25.593,P<0.01)及一级亲属乳腺癌阳性家族史(464/10 646比236/9 434,χ²=51.257,P<0.01)比例高于群体筛查组。机会筛查组筛查阳性率(514/10 646比128/9 434,χ²=194.736,P<0.01)、乳腺癌检出率(158/10 646比13/9 434,χ²=107.374,P<0.01)和活检阳性率(158/452比13/87,χ²=13.491,P<0.01)高于群体筛查组。群体筛查组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比例高于机会筛查组(10/12比66/141,χ²=5.902,P=0.015)。群体筛查组发现每1例乳腺癌的平均费用为215 038元,是机会筛查组15 799元的13.6倍。机会筛查组基层医院的活检阳性率低于大型医院(79/267比79/185,χ²=8.267,P=0.004),而群体筛查组两者无明显差异(6/37比7/50,χ²=0.082,P=0.774)。结论乳腺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机会筛查具有受试者乳腺癌高危因素比例高、筛查阳性率高、乳腺癌检出率高、活检阳性率高、筛查费用低的特点。但是,机会筛查的早期乳腺癌比例低于群体筛查,基层医院开展机会筛查时活检阳性率较低。两种筛查模式各有优势,需要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 标签: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筛查 群体筛查 机会性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康复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反流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对其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整体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睡眠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97%),研究组WHOQOL10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整体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康复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反流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对其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整体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睡眠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97%),研究组WHOQOL10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整体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人文关怀在提高PICU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及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U住院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持续护理人文关怀,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该类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PICU住院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护理人文关怀,可以显著提高PICU住院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促进该类患儿的早日出院,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 PICU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23)。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中耳炎 治疗结果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 激素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针对护理所产生的效果影响。方法:平均将200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针对护理所产生的效果影响。方法:平均将200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对治疗的安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抽取100例进行研究观察,并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用药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并对每位患者的一般临床检查数据集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患者的痰液变化、患者肺部痰液的吸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进行两组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要远高于对照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出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稳定,明显加快治疗时间,安全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老年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导致儿童间质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 新发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导致儿童间质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 新发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回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 2018 年 1月 -2019年 8 月我院 62例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 93.55%高于对照组数值 77.42%,统计学有意义( P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美托洛尔 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XN8OS基因CTA/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2005—2017年收集的1 689例临床拟诊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s)的患者。首先排除其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和DRPLA基因动态突变,之后对ATXN8OS基因非编码区CTA/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分析检测,并与100名健康对照进行对比。针对携带扩展突变的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及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发现有21例患者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8OS基因CTA/CTG重复序列,其中CTA/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80次者18例,常见首发症状为走路不稳,逐渐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4例患者伴有头部或肢体震颤;CTA/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70~79次者3例,首发症状为走路不稳,逐渐出现言语不清,尚无饮水呛咳,不伴有震颤。100名健康对照的ATXN8OS基因CTA/CTG重复扩展为19~42次。头颅MRI检查21例患者除1例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外,其余均显示中到重度小脑萎缩,部分患者脑干轻度萎缩。结论携带ATXN8OS基因CTA/CTG重复扩展突变的大部分SCA患者具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临床表型,头部MRI显示明显小脑萎缩,提示该突变与SCA8基因相关。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 突变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