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各级后勤按照总部党委、首长关于“保中心”的指示精神,狠抓后勤战备工作落实,“处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从后勤“保中心”任务的要求看,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处突”后勤保障准备不够充分,居安思危的战备观念树得不牢.对“保中心”工作想得不深,考虑不细,抓得不实,自我保障意识不强;二是战备秩序不够规范,战备制度、战备物资、“三分四定”等还有不落实之处,“处突”保障能力比较弱;

  • 标签: 武警部队 后勤保障 管理制度 操作规范 监督约束 战备秩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当中采用质量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 将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常规的质量管理,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0位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工作人员是否符合质量评价指标,将其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在实施之前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质量管理中采用常规评价指标,在实施之后采用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采用质量评价,对比实施干预前后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对比,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在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之后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采用质量管理的及格率17(85.0%)以及满意度18(90.0%)均要优于实施之前及格率12(60.0%)以及满意度12(6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的管理当中采用质量评价能够有效的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情况,同时可以加强对于质量的监控,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质量评价 消毒供应中心 专业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以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肿瘤中心区淋巴管密度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以了解结直肠癌不同区域的淋巴管生成情况,同时分析肿瘤不同区域淋巴管密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与肿瘤边缘区淋巴管相比,肿瘤中心区淋巴管通常表现为体积更小的闭塞状和不规则状。结直肠癌肿瘤中心区淋巴管密度与肿瘤大小(t=2.673,P=0.009)、组织学分级(t=-2.296,P=0.023)及患者的预后(χ2=4.386, P=0.036)均有关,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t=-4.053,P<0.001)、肿瘤分期(t=4.740,P=0.004)及患者的预后(χ2=5.806, P=0.016)均有关。结论肿瘤边缘区淋巴管生成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中心区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肿瘤生长及分化密切相关;肿瘤边缘区和中心区淋巴管生成对于结直肠癌的发展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国内6家医疗中心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1、Ⅰb2、Ⅱa1、Ⅱa2期,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有定期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包括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手术(完全腹腔镜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总生存率(OS)、5年无瘤生存率(DFS)等肿瘤学结局指标。结果共有674例子宫颈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改良腹腔镜组377例、完全腹腔镜组297例。(1)两组5年OS 的比较: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92.0%,改良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完全腹腔镜组(P=0.010)。进一步对临床分期(包括Ⅰb1、Ⅱa1期)、病理类型(鳞癌、腺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分期:Ⅰb1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8.6%、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Ⅱa1期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3.6%、77.6%,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②病理类型: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鳞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腺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1.0%、8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③淋巴结转移: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无淋巴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8.6%、96.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9.3%、80.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6,P=0.093)。(2)两组5年DFS的比较: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94.1%、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Ⅰb1期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组和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7.0%、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Ⅱa1期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88.2%、7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可影响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学结局,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的5年OS高于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且其中Ⅰb1期患者的5年DFS也高于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提示,基于无瘤原则的改良经阴道腹腔镜手术仍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选择。

  • 标签: 宫颈肿瘤 腹腔镜手术 治疗结果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