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前面经济、政治、军事三大标准,我把它叫做人的眼睛可以看得见,数字可量化的标准。这都是国家的硬实力,“秀肌肉”主要是秀这三块。除硬实力外,后面还有两个标准,一个叫文化标准,另一个就是今天的主题,制度标准。这两个标准我把它称为“大国的软实力”。

  • 标签: 中国法治 文化标准 制度标准 硬实力 可量化 软实力
  • 简介:首先,我先梳理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因为今天会议的主题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有直接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有两个基点,有时,我将其称为两只眼睛。第一只眼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讲这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讲两句话,只讲一句话是不够的,而且,前一句话要重要于后一句话。前面一句是目的,后面一句是手段。第一句话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句话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讲,这两句话一定要连在一起讲,只讲其中任何一句都是不全面的。不能只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 简介:2004年是中国法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有着55年历史的法大及法大人,在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和法学教育的过程中,任重道远。

  • 标签: 法治建设 法学教育
  • 简介:去年6月份,也是在这个场合,有500多位教育部的本科评估专家听了我的“关于大学理念和依法治校”的报告。如果让我重复原来的内容,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的。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借今天下午的机会,我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跟各位校长、书记以及未来的书记、校长们做一个交流。我想谈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它的现实背景和时代紧迫性在哪儿。第二个问题,创新是一个思想体系,体系化的创新包括哪些内容。第三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或者叫哲学社会科学)在哪些方面能够创新。最后,探讨一下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 标签: 人文社会科学 创新型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依法治校 大学理念 评估专家
  • 简介:有一流的氛围,大学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发酵池,文化就是酵母,学生受到酵母的熏陶,必然要带有学校的风格,所以清华学生敢说“就当个省委书记算了”,而北大学生都喊着要出国。在校园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一条道路的命名,教师的穿戴等等,都可以影响整体的氛围。

  • 标签: 生态系统 大学生 省委书记 酵母 熏陶 学校
  • 简介: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由思想家们的激情、勇气和理性搭建而成的。孔子基于对大同世界的梦想,柏拉图基于对理想国的追求,而缔造了东西方思想的起点。和谐,一开始便是超越地理和社会形态的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不同的文明可能是冲突的,但在同一文明内部,却必然是历史地和谐的。人类在跨入了一个经济一体化、法律趋同化、信息共享化的新时代后,文化自体内的封闭的和谐正被全球化所打碎。不同文化间能否和谐,已是进入21世纪的人类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

  • 标签: 和谐 第四代 人权 文明进步 不同文化 经济一体化
  • 简介: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人权应当是世界性的。人权文化是世界范围内对人权普遍认同、普遍尊重和普遍保障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更高形态。人权文化的形成既有可能,也是必要的,但现存的“人权的霸权主义”和“人道的霸道主义”则是建立人权文化所必须首先清除的最大障碍。

  • 标签: 人权主体 主体普遍性 人权文化 文化中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