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小说家档案”所有专辑评论中,本辑主笔胡群慧的这一篇分析东西的《后悔录》的文章,是写得最为抽象,也最为晦涩的。虽然我把她的一些超长的句子,尽量用逗号截成短句,但读起来依旧绕。我想,她对东西的作品既有如此独特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就不能说她是在以艰深文浅陋,而且她正处在认真求学阶段,也没有必要去刻意糊弄读者。

  • 标签: 《后悔录》 小说家 晦涩 抽象
  • 简介:在本辑自述中,须一瓜用富于想像力的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故事的故事。须一瓜是小说家,她说的这些故事的故事,自然与小说有关。偏偏中国的小说就喜欢讲故事,在许多研究小说的学者们看来,这似乎就是我们的传统。所以她讲的这些故事的故事,又与中国的小说有关。说与中国的小说有关,并不是说别国的小说就不讲故事,或不喜欢讲故事。事实是,别国的小说也讲故事。推而广之,全世界的小说都讲故事。只要是小说,就会讲故事。

  • 标签: 须一瓜 长篇小说创作 编辑者 因果关系 英国小说家 边角余料
  • 简介:晓苏是我熟悉的作家,也是我的老朋友,与许多作家朋友不同,他就生活在我附近。我们供职的两所大学脸对脸,门对门,用一句俗话说,是兄弟院校,我们因公私事务,平时也有很多交往。按理,主持这个专辑,应该有很多话可说。但不知为什么,打开电脑,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本辑主笔金立群说,晓苏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虽然他说的是晓苏的写作,不属于哪一群、哪一派,或哪一种潮流,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探索者,但却让觉得晓苏似乎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一个哲学家,或一个思想者。

  • 标签: 主持人 特立独行 写作者 晓苏 探索者 哲学家
  • 简介:文学与思想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说它现实,是因为大家都感兴趣。作家的创作,要表现一点思想;批评家的评论,要在作品中挖掘一点思想性;读者阅读作品,也想得到一点思想的启示。总之是都要让文学与思想发生一点关系。某些时候,有无思想和思想的深浅,甚至成了衡量文学水平和艺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比如今天这个时代就是。

  • 标签: 艺术质量 阅读作品 启蒙时代 人能 八十年代 听雪
  • 简介:最近,在《新文学评论》杂志上读到黄咏梅的一则谈创作的文字:《小说家不是旁观者》,其中讲到她在媒体工作时的一些事情,说是跑社会新闻的记者,接到报料电话后,回问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死了人吗,死了多少?接下来的是,做社会新闻版的编辑,也按死人的多少,安排记者提供的稿件:这件新闻死了5个,头条;这件死了3,二条;这件闻所未闻,三条;这件既没死人也不新鲜,枪毙。

  • 标签: 黄咏梅 媒体工作 新闻版 社会新闻 文学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刘震云是一位把中国文学传统中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艺术和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暴露艺术发挥到极致,同时又兼具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的反讽意味的小说家。这位河南出生的小说家,也许是看多了中原大地从古至今的种种天灾人祸、种种人生苦难、种种世道浇漓。所以内心的忧愤就显得格外的深重,这份深重的忧愤发于言表,就是他的小说创作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令人难以释怀的抑郁之气。

  • 标签: 刘震云 小说家 《官场现形记》 当代作家 反讽意味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