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肥胖伴有2型糖尿病(T2DM)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两家医院收治的64例肥胖伴有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干预情况分为两组,腹腔镜下SG(LSG组) 30例和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L-RYGB组) 34例,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逐步)模型,分析T2DM缓解与否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血脂相关指标除甘油三酯外,两种手术方法均未获得明显改善。两组间BMI和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YGB对血糖的缓解率(88.2%)优于LSG(76.7%)P<0.05。而术后1年,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HbA1c、收缩压和舒张压减少值均明显降低(P=0.016; P=0.029和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空腹血糖、HbA1c可作为1年时T2DM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P=0.001; P=0.008)。L-RYGB显示出T2DM缓解率明显高于LSG (OR=1.79, 95%CI: 1.133~2.829, P=0.013)。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0d内死亡和胃肠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中,L-RYGB的发生率较高(11.8% vs.3.3%, P=0.022)。结论在T2DM缓解方面,术后1年的结论,L-RYGB优于LSG。远期持久缓解的结果,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症 胃旁路术 胃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三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30例经过一、二线化疗效果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晚期胃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结果患者口服阿帕替尼14.7(8~22)周,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9例和疾病进展(PD)5例,有效率为53.3%(16/30),疾病控制率为83.3%(25/30)。中位随访8.6(5~16)个月,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2个月(95% CI:0~8.8个月),总生存率(OS)为9.4个月(95% CI:6.8~12.5个月)。阿帕替尼治疗后血清VEGF明显降低,阿帕替尼有效的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阿帕替尼治疗的疗效。

  • 标签: 阿帕替尼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高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间两个医院24例实施LSG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建立完整的excel表格,采用SPSS 17.0分析。术前术后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数据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例患者平均基线体重为(117.2±30.2) kg,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显著下降至(100.3±22.1) kg、(91.6±22.4) kg、(81.3±16.5) kg和(80.3±14.3) kg, P<0.001。术前平均基线HbA1c为(8.5±2.2)%,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显著降低至(6.4±1.6)%,(5.8±1.1)%, (5.7±0.7)%和(5.3±0.6)% P<0.001。19例接受袖状胃切除术的T2DM患者停止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根据血糖控制标准,24例患者24个月缓解率达79.2%。除1例继续使用2种降压药外,其余高血压患者(17例)停止降压药治疗。结论LSG治疗高体重T2DM患者,方法简单,手术安全,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普遍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袖状胃切除术 腹腔镜 胃切除术 高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在治疗阑尾炎时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做以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行以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参照组行以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在行以阑尾炎切除术中的相关指标,其中有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长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几率等等。结果经术后,实验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是(3.19±0.2)cm,参照组其术后切口长度是(6.5±0.2)cm,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阑尾炎手术中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感染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小切口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30例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0例作为治疗组。两组均辅以复合vitb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组(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3.7%)。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