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自觉双眼视模糊2周就诊。双眼视力0.8,眼底检查可见双眼后极部多发黄白色斑点状病灶;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结果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多囊样积液及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椭圆体带增厚、反射增强;眼底自发荧光显示病变部位为高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未见病变区域荧光素渗漏。结合病史、眼部多模式检查及全身检查情况,诊断为急性渗出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患者未给予特殊治疗,1周后复查病灶部分有融合、扩大,黄斑区水肿情况较前加重。

  • 标签: 黄斑 渗出液和滤出液 多模态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痛风关节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护理干预措施,随后对其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进行护理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后,展开不同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效果比对,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痛风关节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痛风 关节炎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普外科临床急性阑尾手术的具体效果。 方法 以100名需要进行急性阑尾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普外科,时间集中在2019年3月份到2020年3月2020年3月份期间。依照住院接受治疗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小组划分依据,得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前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观察组的评分更低(P <0.05)。结论 对于患有急性阑尾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及其必要,能够大幅度减少手术引发的疼痛不适感,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急性阑尾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连续护理干预,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通过选取系统红斑狼疮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干预1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2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肠系血管的整体护理满意度及愈合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关于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对比,其中干预1组评分为62.8±8.29,干预2组评分为92.6±4.74,结果表明,干预2组显著高于干预1组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结论:通过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应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具有良好价值,值得推广 。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我行为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及CD4+ T细胞亚群的相关。方法①采用ELISA检测77例RA组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RAK1的活性表达量;②收集RA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观察指标(包括DAS28评分、ESR、CRP、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等);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AK1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结果① RA组外周血IRAK1的表达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② RA组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较健康对照组相比,调节T细胞(Treg)绝对值、Treg%均降低(P<0.001),辅助T细胞17(Th17)绝对值、Th17%、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01),且Th1/Th2比值明显升高(P<0.05)。③随着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增加,IRAK1的活性表达量也增加,RA组外周血IRAK1的表达与ESR、受累关节的个数、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23,P<0.05;r=0.24,P<0.05;r=0.27,P<0.05);同时,又与Treg%呈负相关(r=-0.27,P<0.05),与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r=0.23,P<0.05);而与Th1/Th2比值无明显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RA组的IRAK1与ESR、受累关节个数均呈正相关(β=0.34,P=0.019;β=0.27,P=0.004;),与Treg %呈负相关(β=-0.23,P=0.057,R2=0.219)。结论RA患者外周血IRAK1表达上调,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IRAK1高表达所致Treg减少、Th17/Treg失衡可能是RA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CD4阳性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 简介:摘要:幼儿年龄相对比较小,在幼儿的内心世界里,最喜欢的就是玩。泥巴是大自然赠与幼儿的玩具,幼儿非常喜爱这件玩具。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师也会利用泥巴开展一些幼儿操作活动。开放泥塑活动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泥巴,幼师要充分挖掘泥塑活动对幼儿的作用,充分利用开放泥塑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师应该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将对开放泥塑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开放性 泥塑活动 有助于 幼儿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4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回顾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健康教育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实验患者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比参照组人多高且整体护理依从较参照组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护理依从更高,生活质量相对提升,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运用意义重大。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常规护理 脑梗死 护理依从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匍行脉络膜炎(SC)不同亚型的脉络膜病灶临床演变过程及影像学特征,探讨亚型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无对照、观察研究。2009年5月至2021年9月于云南省眼科医院确诊的SC患者25例4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灶初发部位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结果,将SC分为视盘周围型(盘周型)、黄斑型、急性多灶型;根据首诊时病灶形态分为仅有浸润水肿表现的新发病灶、仅有萎缩表现的陈旧性病灶和水肿与萎缩表现并存的复发性病灶。观察不同亚型患眼病灶的影像特征、演变过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45只眼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20、5例;年龄(42.3±5.7)岁。活动性病灶21只眼,其中新发病灶、复发病灶分别为5、16只眼;陈旧性病灶24只眼。并发视盘水肿3只眼;轻度玻璃体5只眼;视网膜血管3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3只眼。盘周型16例30只眼(64%,16/25),包括单眼2例2只眼,双眼14例28只眼。活动性病灶16只眼,其中双眼患者仅单眼存在活动性病灶。脉络膜病灶紧邻视盘一侧或围绕视盘,随病程延长离心向外扩展,可进展至黄斑区。病灶边缘曲折,呈"地图样"、"阿米巴样"及"指状"、息肉状或"螺旋翼样"。FFA显示活动性病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强荧光;陈旧性病灶早期中心呈弱荧光,晚期呈斑驳状荧光,其边缘多为强荧光。OCT显示活动性病灶病变区增厚,陈旧性病灶病变区变薄。黄斑型4例6只眼(16.0%,4/25),其中单眼2例2只眼,均为活动性病灶;双眼2例4只眼,其中陈旧性病灶1例2只眼,双眼相续呈活动性病灶1例2只眼。初发病灶均位于黄斑区偏中心,多呈"盘状"并离心性向周围进展,反复复发的病灶可波及视盘并向周边部扩展。其FFA、OCT影像表现与盘周型相似。急性多灶型5例9只眼(20.0%,5/25),包括单眼1例1只眼,双眼4例8只眼。均为后极部多发性大小不等、灰白色伴色素沉着、边缘清晰的陈旧性病灶,其中陈旧性病灶附近出现多个新的活动性病灶4只眼。陈旧性病灶呈边界清晰的弱荧光,晚期边缘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环;活动性病灶呈边缘模糊的弱荧光斑,晚期荧光略增强。陈旧性病灶光感受器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萎缩,部分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结论SC亚型是对首发病灶出现部位的分类,但本病反复发作的特性,可导致各亚型特征因病灶不断扩展的演变而湮灭。眼底活动性病灶仅单眼发作的现象,可解释双眼病灶形态不对称的临床表现。双眼亚型同一的特点,可警示临床对单眼患者随访时应关注其健康眼的好发部位。

  • 标签: 匍行性脉络膜炎 葡萄膜炎,后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例SPTB基因变异所致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变异谱,探讨变异类型与HS临床表型的相关。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的H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三维结构预测。采用χ2检验比较具有不同蛋白质功能结构域的SPTB基因变异位点的患儿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16例HS患儿的男、女比例为6:10,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网状红细胞增多,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56.25%(9/16)、31.25%(5/16)、12.50%(2/1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例HS患儿均携带SPTB基因变异,其中10种变异既往未见报道,7例患儿的变异为新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6例HS患儿中SPTB基因功能丧失型变异(LOF)占93.75%(15/16),错义变异占6.25%(1/16);变异位点分别位于收缩蛋白部分重复结构域(68.75%,11/16)、肌动蛋白结合域CH1(25.00%,4/16)和二聚化结构域(6.25%,1/16)。χ2检验显示,变异位点位于不同功能结构域的患儿的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345,P>0.05)。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253G>A(p.G85R)错义变异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二聚化的氢键网络,导致蛋白结构的异常;其余15种LOF变异可产生相应的截短蛋白,影响收缩蛋白的功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均被评判为致病或可能致病。结论16例携带SPTB基因变异的HS患儿中轻中度贫血占比较高,变异类型以LOF为主,不同功能结构域的变异并不影响HS患儿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丰富了SPTB基因的致病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PT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CT、MRI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方法:此次从本医院当中实施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选择,患者入组后为其实施CT、MRI,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结果:MRI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均较高,与CT诊断比较相对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为患者应用MRI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

  • 标签: CT MRI 股骨头坏死 灵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灶脉络膜炎(MFC)中炎症病灶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临床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MFC患者46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8.30±8.97)岁。既往确诊MFC 29例,因出现新发症状再次就诊;无明确既往病史17例,为首次就诊。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参照文献并综合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将MFC病灶分为活动CNV病灶、非活动CNV病灶、活动炎症病灶、非活动炎症病灶,分别为31 (34.4%,31/90)、12 (13.3%,12/90)、26 (28.9%,26/90)、90 (100.0%,90/90)只眼。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19只眼。总结分析炎症病灶与CNV病灶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表现。FFA、OCTA检查之间CNV病灶检出率比较采用Wilcoxon秩检验。结果活动炎症病灶、活动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黄白色病灶以及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中均可见荧光素渗漏;OCT检查,病灶处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隆起、边界不清,合并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积液;OCTA检查,活动炎症病灶各层血管组织无血流信号,活动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非活动炎症病灶、非活动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病灶边界清楚,不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荧光着染、无荧光素渗漏;OCT检查,非活动CNV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隆起病灶,非活动炎症表现为轻度RPE增生形成的瘢痕或萎缩形成的外层结构凹陷;OCTA检查,非活动炎症病灶可见斑片状血流信号丢失或透见下方血流信号,非活动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MFC活动炎症病灶及活动CNV病灶多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FFA可见荧光素渗漏;OCT可见隆起的病灶边界不清;OCTA可明确CNV或炎症病灶的性质。

  • 标签: 脉络膜炎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