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49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保存的肝癌组织标本56例(肝癌组),同时选取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495表达;选取肝癌MHCC-97H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组和转染组,其中空白质粒组转染空白质粒,转染组转染miR-495抑制剂,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495表达,用CCK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多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DS-t检验,两组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肝癌组miR-495相对表达量为2.043±0.38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49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65±0.284和2.290±0.355,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组miR-495相对表达量为0.653±0.102,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组培养24 h和48 h MHCC-97H细胞A值分别为0.404±0.106和0.604±0.136,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转染组MHCC-97H细胞迁移数为(6.10±1.20)个,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结论miR-495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miR-495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以及迁移能力有一定影响。

  • 标签: 肝癌 临床病理学 增殖 迁移 miR-49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达到优化诊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男1 274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6∶1;<3.0岁647例(31.5%),3.0~5.9岁488例(23.8%),6.0~8.9岁413例(20.1%),9.0~11.9岁281例(13.7%),≥12岁225例(11.0%);上消化道出血991例,下消化道出血1 063例。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过敏性紫癜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肠息肉、过敏性紫癜和食物蛋白过敏性结直肠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有黑斑息肉综合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Bartter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Budd-Chiari综合征、环形胰腺、Reye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Evans综合征、肛周血管扩张症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阶段导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不同,除注意常见的病因外,对于罕见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该提高警惕和认识。

  • 标签: 儿童 胃肠道 出血 疾病特征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达到优化诊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男1 274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6∶1;<3.0岁647例(31.5%),3.0~5.9岁488例(23.8%),6.0~8.9岁413例(20.1%),9.0~11.9岁281例(13.7%),≥12岁225例(11.0%);上消化道出血991例,下消化道出血1 063例。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过敏性紫癜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肠息肉、过敏性紫癜和食物蛋白过敏性结直肠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有黑斑息肉综合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Bartter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Budd-Chiari综合征、环形胰腺、Reye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Evans综合征、肛周血管扩张症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阶段导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不同,除注意常见的病因外,对于罕见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该提高警惕和认识。

  • 标签: 儿童 胃肠道 出血 疾病特征 病因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间入本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院前急救 护理 预后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我院急救中心于2019年5月开始实施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4月)、实施后(2019年5月—2020年5月)各收治的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结护理结果差异。结果: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相关抢救指标,发现实施后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生命支持抢救时间、通道滞留时间、入院至急救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实施后现显著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运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 标签: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 急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