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泌尿系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反应和预后预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无创液体组织检查的发展代表了精准医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癌症的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计划的新时代。循环生物标志物在泌尿系肿瘤的诊断、治疗反应和预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在效用。文章就液体组织检查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前列腺肿瘤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组织检查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8例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51岁。均不同程度合并肌腱、骨质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5 cm~2.0 cm×4.5 cm。均急诊采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以足内侧皮下静脉密集区域顺行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0 cm~3.0 cm×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质地与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6例,良2例。结论在足内侧静脉密集区域顺静脉瓣膜方向设计足内侧静脉皮瓣,结合分流限制技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足内侧静脉皮瓣 修复 指掌侧损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跟腱断端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0~73(43.5±16.0)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患者均采用修复跟腱断端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日常活动、运动恢复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Arner-Lindholm评分、单足提踵试验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1.1 min),手术切口4~7 cm(平均5.6 cm);术后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和再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获6~40个月(平均18.5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4.4±0.7)个月、恢复运动时间(11.1±1.5)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3.5±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9.9±4.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3,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5、Z=5.69,P值均<0.001)。末次随访时ATRS达(92.7±3.6)分;Amer-Lindholm评分评价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9.52%(2/21),单足提踵恢复时间4~7(5.1±0.9)个月。结论修复断端跟腱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腱损伤 跟腱断裂 瘢痕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43例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7例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炎症反应状况、肺组织损伤状况及病例死亡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反应状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为(25.83±5.37)ng/L、(94.51±15.25)ng/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期点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胸腔积液、磨玻璃阴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期肺水肿、纤维条索、胸腔积液、网状阴影、磨玻璃阴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晚期蜂窝肺、纤维条索、结节影、网状阴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29.79%,低于对照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为(7.85±1.89)d,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组织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病死人数。

  • 标签: 百草枯中毒 盐酸氨溴索 乌司他丁 炎症反应 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