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系统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的伴有内脏器官纤维化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其并发的间质肺病(ILD)是SSc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SSc相关ILD发病隐匿,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明显下降。本文综述SSc-ILD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时机,并对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新近出现的靶向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肺移植等治疗方法做出综述。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肺疾病,间质性 诊断 临床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外阴慢性单纯苔藓(VLS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8年就诊于北京医院皮肤科外阴专病门诊的137例VLSC患者的临床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37例患者发病年龄32.0(25.5,40.0)岁,病程36.0(15.0,72.0)个月。32例(23.4%)有特应性疾病史,其VLSC发病年龄[29.5(25.0,35.8)]早于无特应性疾病患者[33.0(27.0,41.0),Z = 2.03,P = 0.042]。皮损特征方面,130例(94.9%)累及大阴唇,13例(9.5%)累及小阴唇,103例(75.2%)皮损双侧分布,8例(5.8%)出现色素减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中度瘙痒44例(32.1%)、重度80例(58.4%),重度瘙痒患者占病程> 2年患者的比例(68.1%)高于病程< 2年的患者(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3,P = 0.016)。患者自觉诱发瘙痒加重因素包括,局部潮湿出汗(55例,40.1%)、进食辛辣刺激食物(41例,29.9%)、精神紧张(36例,26.3%)。结论VLSC好发于20 ~ 39岁,特应体质可能是重要病因,主要累及大阴唇,多双侧分布,病程越长瘙痒越严重。

  • 标签: 神经性皮炎 外阴疾病 瘙痒症 女性 色素减退 局部潮湿
  • 简介:摘要老年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从发病机制,病理分型,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做一系统综述。

  • 标签:
  • 作者: 曹烈虎 牛丰 张文财 杨强 陈世杰 杨国庆 王博禹 陈雁西 刘国辉 王栋梁 刘曦明 童晓玲 刘国栋 刘宏建 罗涛 施忠民 黄标通 陈文明 王启宁 宋绍军 杨立利 刘同生 何大为 余正红 张建政 侯志勇 邵增务 张殿英 林浩东 禹宝庆 陈云丰 朱晓东 韩庆林 顾峥嵘 陈晓 胡衍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贾金鹏 张鹏 张勇 孙廓 沈涛 董世武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李明 陈晓涛 杨伟国 吴兴 周家钤 徐海栋 米博斌 张英泽 苏佳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632,天津市天津医院 300210,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长沙 410013,上海市中冶医院 20094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092,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 430000,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武汉 430000,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18,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008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200444,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433,北京大学工学院 100871,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 05005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200080,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同仁医院 20005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25003,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20006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25003,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39,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30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7004,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716000,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10019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58,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130403,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 315040,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 810007,香港大学医学院 999077,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创伤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对TSCI的康复治疗提供早期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非寄生虫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术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镜开窗术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术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腔。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镜开窗术,4例行二期腹腔镜开窗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术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术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镜开窗术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腔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术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环节是把工程从设计规划转换成实体的核心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关键内容,不仅会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与建设单位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为紧密的关联。提高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不但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还是建设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而建筑工程作为一项集多学科、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工程项目,只有借助编制完善与合理的质量监管制度,提高建设企业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管理意识,才可确保建筑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与相关要求相一致。

  • 标签: 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重要性 对策
  • 简介:摘要 : 叶片湿润时间( LWD)是植物病害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之一,它与许多叶部病原菌的侵染有关,影响病原侵染和发育速率。为了准确地预测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的发生时间和方位,本研究于 2019年 3月和 9月在北京两个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内按照棋盘格法设置了 9个采样点部署温湿光传感器和目测叶片湿润时间,每隔 1 h采集一次温度、湿度、辐射和叶片湿润数据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两个温室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了相似的准确度( ACC为 0.90和 0.92),比相对湿度经验模型估算叶片湿润时间的准确度( ACC为 0.82和 0.84)更高,平均绝对误差 MAE分别为 1.81和 1.61 h,均方根误差 RSME分别为 2.10和 1.87,决定系数 R2分别为 0.87和 0.85;在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总体规律是南部>中部>北部,南面是叶片湿润平均时间( 12.17 h/d)最长的区域;由东向西方向上,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总体规律是东部>西部>中部,中部是叶片湿润平均时间( 4.83 h/d)最短的区域;雨天的叶片湿润平均时间比晴天和多云长,春季和秋季分别为 17.15和 17.41 h/d。这些变化和差异对温室黄瓜种群水平方向的叶片湿润时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与大多数高湿黄瓜病害的发生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预测温室黄瓜病害分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控制病害流行和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的区域化分析温室内叶片湿润时间的方法,可以为模拟日光温室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 标签: 日光温室 估算模型 区域化 叶片湿润时间 BP神经网络 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二尖瓣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136例应用"四步法"行风湿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结果。并与同期行风湿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二尖瓣修复成形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2.94%。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流速(E峰)显著降低,随访期间房颤消除率80.7%。成形组与置换组具有相同的早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两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二尖瓣疾病的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四步法"风湿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可行、安全和有效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成形 四步法
  • 简介:摘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钠碘转运体(NIS)、氯碘转运体(Pendrin)、碘酪氨酸脱碘酶(IYD)、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作为甲状腺激素合成重要的相关基因,均参与碘代谢。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异常不仅与甲状腺疾病相关,还与乳腺癌等其他疾病相关。文中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受碘的调控进行综述,以期为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甲状腺激素类 钠碘转运体 氯碘转运体 碘酪氨酸脱碘酶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7例)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7例)收治的共7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65例、女9例,年龄21~65岁)纳入本回顾队列研究。依据临床表现、体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等将患者分为吸入损伤组(56例)和非吸入损伤组(18例)。针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烧伤总面积存在的差异,采用个案-控制匹配以烧伤总面积为标准进行1∶2匹配后吸入损伤组26例、非吸入损伤组13例。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3个24 h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及电解质胶体比、尿量、累计入出比和伤后24、48、7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总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差异明显(F=4.202、10.671,P<0.05或P<0.01)。伤后第1、2、3个24 h,2组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电解质胶体比相近(t=-1.336、-1.452、-1.998,-0.148、0.141、0.561,0.916、-0.046、-0.509,-1.024、0.208、0.081,P>0.05)。伤后第1、2、3个24 h,吸入损伤组患者水分输入量分别为(2 996±1 176)、(2 659±1 030)、(2 680±1 509)mL,明显高于非吸入损伤组的(2 125±898)、(1 790±828)、(1 632±932)mL(t=-2.334、-2.639、-2.297,P<0.05)。(2)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吸入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损伤组(F=12.158、9.111,P<0.01),吸入损伤组患者伤后24~72 h心率明显高于非吸入损伤组(F=4.675,P<0.05)。伤后24、48 h,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MAP、HCT相近(t=-0.039、-1.688,1.399、1.299,-1.741、0.754,-0.677、0.037,P>0.05);伤后第1、2个24 h,吸入损伤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损伤组(t尿量=2.421、2.876,t累计入出比=-2.687、-2.943,P<0.05或P<0.01);伤后72 h,吸入损伤组患者心率、HCT[(114±13)次/min、0.42±0.06]明显高于非吸入损伤组[(98±18)次/min、0.38±0.06,t=-3.182、-2.123,P<0.05或P<0.01],2组患者呼吸频率、MAP相近(t=0.359、1.722,P>0.05);伤后第3个24 h,2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相近(t=1.664、-1.895,P>0.05)。结论吸入损伤可导致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需求增加,适当增加合并吸入损伤烧伤患者的补液量有助于维持较为理想的尿量。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休克 补液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服用氨氯地平后劳力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的变化。方法:抽选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于本院医治劳力心绞痛的 60例患者,以其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的研究组,每组 30例。组间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发作频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短或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服用氨氯地平后劳力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故临床应积极应用,以改善其病情。

  • 标签: 劳力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应用不同红细胞输注方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118例AIHA患者,按照不同输注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9例。A组输血治疗使用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B组使用去白红细胞输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期间过敏、紫癜、非溶血性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输注均可有效缓解AIH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红蛋白等水平以改善贫血,且两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去白红细胞价格相对较贵,临床应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及经济情况选择治疗。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 : 报道 1 例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KTS)伴有肝脏、脾脏多发血管瘤,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该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该疾病并发症的方法和临床价值。 方法: 2020 年 2 月我院 1 例青年女性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KTS合并肺动脉高压,经治疗后并作回顾分析 。 结果:通过长期规律抗凝治疗及预防肺动脉高压,能改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结论: KTS 影像学表现及治疗 KTS 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 标签: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血管瘤 临床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是否发生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门诊就诊并诊断为RAU的患者20例(RAU组),其中女性12例,男性8例,年龄16~35岁。同期在医院体检人员中选取20名与RAU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女性11名,男性9名,年龄15~35岁。收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样本,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IL-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4 mRN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4基因启动子片段从-1400至-1625 bp中含有10个CPG位点。其中CPG-1556、CPG-1483、CPG-1479的甲基化率以及10个CPG位点的总甲基化率在RAU组[分别为(32.0±19.9)%、(53.0±13.4)%、(46.0±19.8)%及(39.3±1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3.2)%、(35.5±12.3)%、(28.0±14.4)%及(32.6±5.8)%](P<0.05)。IL-4 mRNA在RAU组患者外周血中的相对表达量(1.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0.2)(P<0.01)。RAU组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与IL-4 mRNA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94,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RAU组吸烟、维生素B12、叶酸与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RAU患者IL-4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可能与IL-4基因转录的降低有关;维生素B12、叶酸和吸烟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影响。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DNA甲基化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瘤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和CD3+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和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瘤,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瘤,计算移植瘤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F=18.27,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瘤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在体内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鸟苷酸结合蛋白1 髓源性抑制细胞 CC趋化因子配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