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 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 63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295 U/L,总胆红素(TBil)46.0 μmol/L,血清肌酐(Scr)266 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 U/L,AST 25 U/L,TBil 9.8 μmol/L,Scr 121 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肾功能均正常。

  • 标签: 减肥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奥利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诱发AKI在慢加急性衰竭(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至2016年住院治疗的516例慢加急性衰竭合并感染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及AKI严重程度分组,对其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BV感染(67.8%)和酒精性肝病(20.0%)是主要病因。感染部位最常见于腹腔、肺部及血液。多因素分析显示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乳酸以及发生感染性休克是ACLF患者发生感染后诱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后出现AKI患者28、90、360 d的累计病死率显著高于无AKI患者(51.6%和20.5%,70.2%和40.3%,73.4%和45.9%;P值均< 0.01)。两组患者死亡主要发生在随访早期(0~28 d)和中期(29~90 d)。随访后期(91~360 d),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是ACLF患者发生AKI的重要诱因,基础肝病及感染严重程度与ACLF患者感染诱发AKI明显相关,感染后一旦发生AKI,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 标签: 肝衰竭,慢加急性 感染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超声造影与其他影像结合的融合影像技术可实现特殊部位及超声隐匿的占位的准确定位,并可有效辅助引导消融治疗。以基于Kupffer细胞特异摄取的超声造影技术为基础的融合影像进行肿瘤诊疗,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现介绍1例应用该造影技术与MRI融合影像引导进行的直肠癌右叶微小转移灶射频消融的病例,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诊疗方法和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5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疗效。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理想,生命品质得到了提升,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针对以上患者而言,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生命品质,改善膝关节活动情况,进一步促进了膝关节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线下规范化培训模式在基层医师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四川省20家网络联盟基层医疗机构接受AMI诊断和溶栓-转运治疗策略培训的60名基层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家医疗机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0家基层医疗机构及其30名基层医师。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规范化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面对面培训。收集两组医师的培训接受度和满意度,评价基层医师接诊的230例AMI患者的诊疗及预后效果。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医师比对照组医师对培训的接受度高[100.0%(30/30)比80.0%(24/30),P=0.021]和满意度高[96.7%(29/30)比73.3%(22/30),P=0.030]。与对照组医师诊疗的AMI患者比较,试验组医师接诊的AMI患者规范化溶栓-转运比例更高[77.8%(70/90)比33.3%(25/75),P<0.001];规律抗血小板治疗比例[100.0%(120/120)比94.5%(104/110),P=0.031],抗心室重塑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83.3%(100/120)比54.5%(60/110),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75.0%(90/120)比45.5%(50/110),P<0.001]使用比例更高;30天随访期间临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9.2%(11/120)比19.1%(21/110),P=0.031]。结论本研究的开展为基层医师提供了个体化、精准化的线上培训与线下指导,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AMI规范化救治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线上线下 基层医师 培训模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指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OVID-19患者67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n=20)、重型组(n=20)及危重组(n=27),根据患者出院情况将危重组分为治愈(n=12)和死亡(n=15)。以患者好转出院或住院期间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其血液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蛋白水平,比较3组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PLT)、FIB、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重型组和危重组的WBC、hs-CRP、铁蛋白、PT、APPT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组(P<0.05)。危重组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明显高于普通组及重型组,且危重型组中死亡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高于治愈患者(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TnI(OR=1.053,95%CI 1.010~1.098,P=0.016)、D-二聚体(OR=1.253,95%CI 1.026~1.531,P=0.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hs-cTnI、D-二聚体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铁蛋白 心肌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氨苄西林+舒巴坦,给予观察组阿莫西林+舒巴坦,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阿莫西林 舒巴坦 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冬季一氧化碳中毒多发,其中有10%~30%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经过约2~60 d的"假愈期"后出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该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但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在查阅大量近期相关文献后,本文对迄今为止该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 迟发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给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奥拉西坦3次(0.8 g/次),联合给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口服多奈哌齐1次(5 mg/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给药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IL-18、TNF-α、MMP9水平降低(均P<0.05),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给药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8、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多奈哌齐 奥拉西坦 白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