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79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42例;年龄17~71岁,平均4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组(37例,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关节镜下胫骨外侧平台复位固定治疗,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骨折复位方案)和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胫骨近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是否髂骨植骨、住院时间、随访时间、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最大屈曲和伸直角度、骨折愈合时间、Rassmussen功能和解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4个月。ARIF组的手术时间[(48.9±8.2)min]、失血量[(73.1±20.8)mL]、住院时间[(9.3±2.5)d]、骨折愈合时间[(12.5±1.8)周]均少于对照组[(55.2±9.9)min、(100.8±30.3)mL、(11.8±2.8)d、(15.1±2.1)周],ARIF组的HSS评分[(93.5±4.6)分]、最大屈曲角度(107.8°±10.4°)、Rassmussen功能评分[(27.1±1.8)分]均高于对照组[(88.4±7.4)分、100.4°±10.0°、(26.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是否取髂骨植骨、随访时间、最大伸直角度、Rassmussen解剖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的关节镜下骨折复位方案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关节面的复位更精准,可以为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提供多一种选择。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镜 关节内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