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临床静脉治疗护理安全用药指导工具,涵盖静脉治疗护理需求全维度信息,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研吉林省内三级综合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其优势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汇总梳理,确定静脉治疗指导工具索引框架维度。(2)运用现状调查法、专家会议法及文献查询法确定指导工具的内容维度及药物信息内容。(3)运用专家共识法确定指导工具的呈现方式。(4)运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参研科室选取127名护士开展非同期对照试验,比较护理人员指导工具应用1个月后的评价效果及对其静疗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况。结果(1)设计形成了以专科为索引、形象化标识呈现的包含8个专科、73个治疗方案、326种常用药物信息的指导工具,内容涵盖输注器具材质要求、输液器具选择、组间冲封管需求等相关信息。(2)于2019年5—6月测试护士在使用前、后对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科用药知识问卷,在药物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安全使用3个维度的准确率为89.76%、90.55%、95.27%,均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静脉治疗护理安全用药需求,创新设计完成静脉治疗安全用药护理指导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护士静脉治疗安全用药能力与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治疗 安全用药 指导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于术前对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肠管、肿瘤、关键血管等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分类及测量,评估所得数据及信息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吻合口张力预判、重要血管变异类型、解剖标志定位等的准确性,以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72±15.21)岁。以患者术前是否进行三维仿真重建进行分组,将术前行腹盆腔增强CT并进一步进行三维重建的患者作为重建组(n=24),将术前只常规进行腹盆腔增强C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6)。对于重建组患者术前利用Mimics软件对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三维仿真建模,针对模型进行术区结直肠及肿瘤长度、盆腔壁刚性结构相关长度、肠系膜下动脉(IMA)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点长度、IMA变异类型及占比、左结肠动脉(LCA)距IMA起始部长度、LCA与IMV距离等关键数据进行测量,并与术中所得实际数据进行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分析,评估三维仿真建模技术对于手术指导的准确性。采用MedCalc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建组模型各径线数据(肠道、盆腔、血管)与术中对应结构测量值,经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价均大于0.9。预测游离结肠脾曲1例,实际游离结肠脾曲1例,预测准确率100%。重建组IMA变异共分为4型,均经手术验证。重建组手术时间(P=0.011)及各血管定位时间(IMA,P=0.043;LCA,P=0.007;IMV,P=0.034)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术中出血量少(P=0.017)。结论术前应用三维仿真建模技术有助于术者准确预判术中吻合口张力、IMA变异类型及其相关径线长度,据此可于术前制定精准手术方案指导手术。

  • 标签: 计算机辅助 三维成像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结直肠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