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功能MRI技术定量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DME的患者30人(36只眼)作为病例组,其中合并视网膜出血组26只眼,不合并视网膜出血组10只眼。选择20名(39只眼)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磁共振检查,包括眼眶轴位、冠状位T2WI、矢状位T1WI、轴位T2* mapping扫描。在视网膜上6个区域[视盘区、黄斑区、外直肌眼环附着点(颞侧)、内直肌眼环附着点(鼻侧)、视盘区与颞侧的中点(颞中)、视盘区与鼻侧的中点(鼻中)]及对应视网膜前方6个区域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大小为1 mm2。各组不同区域T2*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使用最小显著差异(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组内/组间相关系数(intra- /inter- 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合并视网膜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区(视盘区、黄斑区、颞侧、鼻侧、颞中、鼻中)、视网膜前区(黄斑区、颞侧、鼻侧、颞中、鼻中)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视网膜出血组与不合并视网膜出血组比较视网膜区(视盘区、黄斑区、颞中、鼻中)、视网膜前区(黄斑区、颞侧、鼻侧、颞中)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并视网膜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区(视盘区、颞侧)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可以敏感且定量地反映DME视网膜出血情况,在DME的诊断、疾病监测及治疗疗效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视网膜出血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检查与核共振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核共振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股骨头坏死检查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要高于CT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存在差距。(P<0.05)结论 同CT检查相比,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效率要更高,检出准确性也更高,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斑片状或不规则的信号区以及关节囊积液,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股骨头坏死。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CT 核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 2种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支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治疗失败的50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n=25,采用HFOV通气模式治疗)和对照组(n=25,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对2组受试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不同分级RDS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组受试儿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RDS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参加本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时间、分娩方式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观察组受试儿PaO2、PaCO2水平及OI明显高于、低于及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2±13.8) mmHg (1 mmHg=0.133 kPa)与(82.6±11.5) mmHg, (38.1±5.2) mmHg与(46.5±6.1) mmHg及10.6±2.7与17.3±3.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40,t=5.240、P<0.001,t=7.484、P<0.001)。③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2.6±7.3) h vs (93.7±8.9) h,(27.5±2.5) h vs (31.5±3.0) h],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2、5.121,P<0.05)。④观察组Ⅱ、Ⅲ、Ⅳ级RDS受试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8/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 P<0.05)。结论对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较HFOV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是该类受试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高频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血气分析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 婴儿,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