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 2种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支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治疗失败的50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n=25,采用HFOV通气模式治疗)和对照组(n=25,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对2组受试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不同分级RDS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组受试儿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RDS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参加本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时间、分娩方式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观察组受试儿PaO2、PaCO2水平及OI明显高于、低于及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2±13.8) mmHg (1 mmHg=0.133 kPa)与(82.6±11.5) mmHg, (38.1±5.2) mmHg与(46.5±6.1) mmHg及10.6±2.7与17.3±3.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40,t=5.240、P<0.001,t=7.484、P<0.001)。③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2.6±7.3) h vs (93.7±8.9) h,(27.5±2.5) h vs (31.5±3.0) h],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2、5.121,P<0.05)。④观察组Ⅱ、Ⅲ、Ⅳ级RDS受试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8/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 P<0.05)。结论对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较HFOV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是该类受试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高频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血气分析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化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 9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持续化优质护理),各 45例。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 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予以精神科住院患者持续化优质护理效果颇佳,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持续化优质护理 精神科 住院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讷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患儿,运用抓阄法随机分配,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儿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30例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以及针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退烧时间、止咳时间、止痰时间、治疗起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均强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63.33%)显著差于观察组(93.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的幼儿所产生的效果显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极佳。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副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