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整体抬起的后缘入路用于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施行的46例经腋完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男性9例,女性37例,年龄(38.6±12.0岁)(范围:19~74岁)。14例采用后缘入路,32例采用间隙入路。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后缘入路组中央区完整显露率更高[11/14比34.4%(11/32),χ²=7.624,P=0.006],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4.2±2.9)枚比(2.0±2.5)枚,t=2.663,P=0.011]。两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14比3.1%(1/32),P=0.52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比6.2%(2/32),P=1]等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术后疼痛、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后缘入路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有一定优势,手术方式较为安全、可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副”定位穿刺法在经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6-2023.6我院收治的18例采取“—副”定位穿刺法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与2021.6-2022.5我院收治的16例采取常规透视下穿刺法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取“—副”定位穿刺法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出血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副”定位穿刺法在经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骨折 乳突 副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匠移位联合VSD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及共对降低术后缘坏死、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0例;其中采用单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25例为对照组;采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缝匠移位加VSD敷料覆盖创面的25例为试验组。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淋巴漏及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50例术后均顺利成活,切口一期愈合。50例均获得随访,试验组术后随访时间14~90(40.12±30.68) d,对照组术后随访时间为14~120(42.20±34.15) d。试验组缘坏死2例(8.0%),较对照组[10例(40.0%)]明显减少;淋巴漏发生2例(8.0%),较对照组[7例(28.0%)]明显降低;切口感染3例(12.0%),也较对照组[9例(36.0%)]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缝匠移位加VSD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缘坏死、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黑色素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缝匠肌肌瓣移位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造成下颌骨病变的病因,包括口腔恶性肿瘤、下颌骨的先天性畸形、放疗后引起的骨质坏死以及头颈颌面部的外伤等。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骨的缺陷通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精准地修复重建下颌骨的缺损成为头颈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1例右侧牙槽骨深面滑膜肉瘤侵犯下颌骨的青年女性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及3D打印,采用游离骼骨精准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游离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置,探讨如何完善该类病人的术后护理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21例行穿支游离移植病例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发生血管危象病例的处置方法,分析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处置措施。 结果:术后仍有21例出现血管危象, 经相关处理后 全部成活;经 随访1-2年后显示,患者外观及功能均良好。 结论:穿支游离移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置对降低穿支游离移植术后坏死至关重要。

  • 标签: 穿支皮瓣 血管危象 皮瓣成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在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13例小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52岁,平均38岁。未分化多形性肉瘤5例,滑膜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1例,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患者软组织肉瘤均行手术切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面积5.5 cm×6.5 cm~13 cm×7 cm。应用游离股前外侧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面积7 cm×8 cm~14 cm×8 cm,术后观察成活情况,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术后6周从愈合、外形、温度、感觉以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评价移植皮的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3例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成活;1例因创面感染远端延迟愈合。13例患者均获随访9~57个月,平均24.5个月。13例外形好,外观无臃肿,温度正常,感觉部分存在。其中3例放疗后局部色素沉着、质地变硬,但无坏死;余色泽和质地均良好。移植皮疗效评分7~9分,疗效满意。随访期间患肢可负重行走,无供区肿瘤种植。无瘤生存10例,其中因肿瘤复发行小腿截肢术1例;肺转移3例,其中带瘤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一期移植修复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具有可避免供区肿瘤种植、血供可靠、对供区创伤小、外形满意等优势,是一种修复小腿肉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肉瘤 小腿 软组织缺损 游离组织瓣 股前外侧皮瓣 外科,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反流(lead-relate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LRTR)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植入术前、术后急性期(1周内)以及1年进行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新发三尖反流(TR)或反流程度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阳性组,无TR或反流程度不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阴性组,比较两组间TR比例、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起搏导线植入类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与TR阴性组相比,TR阳性组患者TR呈中重度反流的比例明显升高,伴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TR阳性组患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低(62.5%对85.7%,P=0.039),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43.8%对14.3%,P=0.010),导线常引起三尖隔叶(18.8%对0,P=0.009)、后叶(25%对1.8%,P=0.008)受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OR=6.425,95%CI 1.371~30.121,P=0.018)、导线引起后叶受限(OR=20.038,95%CI 1.097~265.991,P=0.043)是导致LR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导线引起后叶受限是导致LRTR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导线 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腔、口咽肿瘤患者应用3种常用游离软组织进行修复重建手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方法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进行口腔、口咽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7例,年龄26~74岁。应用游离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者43例,应用游离前臂桡侧(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者45例,应用游离上臂外侧(lateral arm free flap,LAFF)者15例。总结3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并应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T分期中,RFFF组和LAFF组的分期均低于AL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特征方面,ALTF组面积[(55.87±27.38)cm2]与LAFF组[(49.93±19.44)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2,P=0.443),RFFF组[(33.18±6.05)cm2]面积小于ALTF组(t=5.311,P<0.001)与LAFF组(t=3.284,P=0.005)。关于术后1年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在口腔功能方面(包括吞咽、咀嚼、味觉、唾沫),LAFF组和RF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皆高于ALTF组(P值均<0.05);在外观上,LAFF组[75(75,75)分]与ALTF组[75(75,75)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P=0.126),2组皆高于RFFF组[50(50,75)分,Z值分别为-3.447和-3.005,P值均<0.05];讲话方面,RFFF组为100(67,100)分,高于LAFF组[67(50,76)分]和ALTF组[67(3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0和-5.414,P值均<0.05)。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价量表平均得分中,ALTF组得分[72(56,77)分]低于RFFF组[79(69,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70,P<0.05),ALTF组与LA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54,P=0.079)。术后1年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价,ALTF组各项目及平均得分均低于RFFF组和LAFF组(P值均<0.05)。RFFF组和LA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口腔、口咽肿瘤患者应用不同进行的修复重建,在缺损大小的修复上,RFFF对于较小组织缺损有独特优势,ALTF适合于较大组织缺损,LAFF是介于ALTF与RFFF之间的一个折中的选择。在口腔功能重建方面,ALTF逊色于RFFF和LAFF;在术后外观方面,ALTF和LAFF优于RFFF。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头颈部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皮瓣 上臂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择期拟行科手术且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175例,性别不限,年龄≥55岁,预计手术时间≥2 h。于麻醉诱导前开始持续监测rScO2至拔除气管插管后结束。采用全麻、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或全麻联合局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麻醉手术史、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根据单肺通气期间是否发生rScO2降低(rScO2绝对值小于65%或较基础值降低大于20%),将患者分为2组:rScO2降低组和rScO2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07例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了rScO2降低,发生率为6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是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rScO2降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氧血症是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单肺通气 胸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角膜瞳孔中心偏离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眼科中心应用Wavelight FS200进行FS-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25例125眼,依据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是否偏离瞳孔中心分成无偏离组57眼和偏离组68眼,2个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追踪观察2个组术后1周、1个月的UCVA、散光、球镜度、角膜曲率及高阶像差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视力、角膜曲率、残留球镜度数及球差、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无偏离组≤-0.50 D和>-0.50 D的眼数分别占87.7%(50/57)和12.3%(7/57),偏离组≤-0.5 D和>-0.5 D的眼数分别占73.5%(50/68)和26.5%(18/68),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P=0.048);术后1个月,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1,P=0.068)。术后1周和1个月,无偏离组的三叶草差分别为0.05(0.04,0.08)和0.05(0.03,0.07),均低于偏离组的0.06(0.04,0.10)和0.06(0.0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22;Z=-2.370,P=0.018);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球差和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过程中的瞳孔中心偏离对于远期视力及散光等视觉质量未发现有意义的影响,术后早期散光及部分高阶像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视觉体验。

  • 标签: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 角膜瓣 角膜曲率 高阶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择期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前后伤椎椎管前后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椎管前后径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能够在不增加创伤基础上,确保脊柱稳定性,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手术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fosseⅠ型肩胛下损伤修复与否对前上方肩袖损伤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29例手术治疗冈上损伤合并LafosseⅠ型肩胛下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肩胛下是否修复分为两组。不修复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岁;术中只修复冈上,不修复肩胛下。修复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7.2岁;术中修复冈上的同时修复肩胛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末次随访时复查MRI,应用Sugaya分级标准评价肩袖肌腱再撕裂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不修复组随访时间为(15.9±3.9)个月(10~22个月),修复组为(16.9±3.4)个月(10~21个月)。末次随访时不修复组VAS评分为(1.1±1.1)分、ASES评分为(88.4±4.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0±3.2)分;修复组VAS评分为(0.9±1.1)分、ASES评分为(89.6±2.9)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5±2.6)分,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不修复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50.3°±17.3°,体侧外旋活动度为41.6°±16.0°,内旋活动度达L2;修复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48.1°±16.3°,体侧外旋活动度为43.9°±9.2°,内旋活动度达L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再撕裂3例,再撕裂发生率为10.34%(3/29),不修复组2例、修复组1例。术后再撕裂的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评分为(85.3±3.1)分,较术前(41.0±5.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P< 0.001);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31.67°±5.8°,较术前81.7°±11.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8,P=0.003)。再撕裂患者中1例(不修复组)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功能改善。不修复组与修复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3.7%和92.3%。结论对于合并冈上肌腱损伤的LafosseⅠ型肩胛下损伤术中修复肩胛下与否短期内疗效相当,不影响前上方肩袖损伤的修复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出血的预防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心房颤动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针对介入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心房颤动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出血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HPEM的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对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基于HPEM的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对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HPEM 心脏康复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肾镜同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其中15例患者一期均采取俯卧位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双镜联合组),另外15例采取截石位单一微通道经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结果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148.33±14.95)min]高于对照组[(98.29±19.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住院时间[(8.23±1.05)d]高于对照组[(8.07±2.3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2/15)]与对照组[6.7%(1/1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结石清除率[93.3%(14/15)]高于对照组[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微通道经肾镜可提升结石清除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类患者采用俯卧位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同期处理结石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Nd:YAG钬激光下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合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注射液(N-CWS)膀胱灌注治疗非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Nd:YAG钬激光ERBT联合N-CWS膀胱灌注治疗的4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0±9.5)min,留置导尿管时间为(6.7±1.7)d,病理报告显示层检出率为81.3%(39/48),随访时间为9~58个月,失访3例,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术后行N-CWS膀胱灌注治疗,灌注次数为(16±5)次。7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Nd:YAG钬激光ERBT联合N-CWS膀胱灌注治疗NMIBC具有切割精确、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不高于常规疗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红色诺卡氏菌 细胞壁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