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极射频联合超声对腹部肥胖人群治疗。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对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35岁)肥胖患者进行单极射频联合超声治疗,共治疗4次,每次间隔(10±4) 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脐上5 cm、脐中、脐下5 cm腹围,并在治疗4次后1、2个月随访患者体重和腹围。同时B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次后皮下脂肪厚度。治疗4次后2个月,第三方医师对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改善百分比评分,同时患者根据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次后检测患者空腹血脂、肝肾功能情况。结果24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治疗4次后2个月,患者腹围明显下降,其中脐中下降最明显,由治疗前(96.14±11.92) cm下降到(93.82±10.7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 P<0.05)。经过4次治疗,皮下脂肪厚度(24.31±3.77) mm比治疗前(25.56±4.3) mm下降(t=6.26, P<0.05)。相比治疗前,16例患者被医师评为改善0%~25%,8例患者改善26%~50%。根据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2例患者评为0分,18例评为1分,4例评为2分。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单极射频联合超声对腹部肥胖人群减少腹围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腹部 肥胖症 单极射频 超声 腹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用凯普斯泰冷敷凝胶治疗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集80例成人轻中度AD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外涂凯普斯泰冷敷凝胶,对照组外涂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3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周随访,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等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主要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结果AD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52.71 ± 16.71)岁。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EASI评分、VAS评分、IG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4/40)、57.50%(23/4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5.00%(6/40)、52.50%(21/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4周,试验组有效率82.50%(33/4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0%(23/40,P < 0.05)。治疗1、2、4周时,试验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U = 1 253.00、1 121.00、1 091.50,均P < 0.05)。两组均无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凯普斯泰冷敷凝胶治疗成人轻中度AD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敷料,水胶体 抗微生物阳离子肽类 氢化可的松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模拟剂对照临床研究,2021年3 - 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及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轻、中度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组外用该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每天瘙痒发作时即使用,连续使用14 d。分别于辅助治疗前和治疗7、14 d随访,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等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主要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入组患者232例,男90例、女142例,年龄(40.13 ± 13.36)岁;观察组156例,模拟剂组76例。辅助治疗前两组患者EASI评分[(2.07 ± 2.24)分比(2.29 ± 2.28)分]、VAS评分[(6.22 ± 1.78)分比(6.20 ± 1.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0.06,P值分别为0.486、0.955)。治疗1 d,两组VAS评分相对各自基线的变化即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 0.003)。治疗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值2.67分,显著低于模拟剂组3.35分(t = -2.28,P = 0.024)。治疗7 d和14 d,与基线相比两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853、0.731)。两组均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 标签: 湿疹 瘙痒症 麦芽糖 甘油 低聚麦芽糖X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单独或与0.005%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对30例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一侧肢体皮损处早上外用0.005%卡泊三醇软膏、晚上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用药组),对侧肢体皮损处每日外用2次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静态临床医生整体评估(sPGA)、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等临床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sPGA评分、PA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1周,丙酸氟替卡松组sPGA(1.10 ± 0.31)分、PASI评分(1.05 ± 0.51)分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sPGA(1.73 ± 0.45)分,PASI评分(1.38 ± 0.69)分,F= 40.74、4.38,均P < 0.05];治疗2、4周,联合用药组sPGA为(0.83 ± 0.46)、(0.23 ± 0.43)分,PASI评分为(0.53 ± 0.47)、(0.23 ± 0.50)分,均显著低于丙酸氟替卡松组(F= 4.88、56.14、15.21、26.36,均P < 0.05)。治疗1周,丙酸氟替卡松组浸润/肥厚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U= 165.00,P < 0.05);治疗2、4周,联合用药组红斑、鳞屑严重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丙酸氟替卡松组(U= 540.00、765.00、825.00、795.00,均P < 0.05)。结论单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银屑病起效快,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与0.005%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用药治疗2、4周效果更好,两种方法安全性均可。

  • 标签: 银屑病 糖皮质激素类 胆骨化醇 治疗结果 丙酸氟替卡松 卡泊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