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40岁以上的中国社区人群中,代谢健康型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来自上海嘉定社区共9 525名不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男性3 621名、女性5 904名)参与了本项研究。每位参与者均完成了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和血压(blood pressure, BP)的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代谢水平,将参与者分为4组,分别是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non-obese, MHNO)、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n-obese, MUNO)、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 MHO)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e, MUO)。baPWV>1 400 mm/s被定义为高baPWV水平,脉压差(pulse pressure, PP)高于人群上四分位数被定义为高PP水平。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MHO与高baPWV水平以及高P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及受教育程度之后,与MHNO组比较,MHO组人群与高baPWV水平(OR=1.18, 95%CI 1.02~1.37)和高PP水平(OR=1.72, 95%CI 1.43~2.08)有显著相关性。另外,MUNO和MUO组人群的高baPWV水平(MUNO为OR=3.02, 95%CI 2.60~3.50; MUO为OR=3.26, 95%CI 2.87~3.70)和高PP水平(MUNO为OR=2.56, 95%CI 2.17~3.02; MUO为OR=3.49, 95%CI 3.01~4.06)患病风险显著升高。结论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中,MHO与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升高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代谢健康型肥胖 动脉粥样硬化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压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LADG)作对比,评估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LAPPG)应用于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EGC行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APPG组21例,LADG组31例。结果LAPPG组和LAD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0)min和(144±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2)。术后3个月LAPPG组患者的Hb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28.7±16.0)、(41.2±4.8)g/L,与LADG组的(118.2±14.1)、(38.4±4.7)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6;t=2.097,P=0.041)。根据Clavien-Dindo分级,LAPPG组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19.0%、LADG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症状评估量表问卷评分结果显示,与LADG组相比,LAPPG组在倾倒综合征和生活不满分量表中得分更低(t=-2.706,P=0.008;t=-2.893,P=0.004)。结论LAPPG手术用于EGC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术后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恢复,术后患者较少发生倾倒综合征,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幽门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χ2=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底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3;χ2=5.079,P=0.033;χ2=4.085,0.043)。结论LAPR关闭盆底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膜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LAPR)腹膜外结肠造口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确定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最为合适的造口方式。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8年10月至2020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LAPR腹膜外造口与腹膜内造口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评分>5分的研究纳入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量表评估。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相关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9篇临床对照研究,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210例患者。其中腹膜外造口组594例,腹膜内造口组6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腔镜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疝发生率(OR=0.14,95%CI:0.08~0.25;P<0.00001),造口脱垂发生率(OR=0.15,95%CI:0.06~0.37;P<0.0001),造口回缩发生率(OR=0.24,95%CI:0.09~0.63;P=0.004)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MD=-0.82,95%CI:-0.97~-0.68;P<0.0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MD=-0.71,95%CI:-0.88~-0.54;P<0.00001),更容易获得排便感(OR=9.67,95%CI:4.40~21.23;P<0.00001),但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升高(OR=1.81,95%CI:1.13~2.92;P=0.01),而两组造口狭窄发生率(OR=0.62,95%CI:0.25~1.50;P=0.29)、造口感染发生率(OR=0.57,95%CI:0.29~1.12;P=0.10)以及造口时间(MD=-0.94,95%CI:-5.69~3.81;P=0.7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PR腹膜外造口能明显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更容易获得排便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直肠癌LAPR永久性结肠造口首选腹膜外造口方式。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结肠造口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