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周围神经图像,观察骨肌系统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影像科检查的27例骨肌系统肿瘤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15例原发软组织肿瘤、9例原发骨肿瘤、3例转移瘤,所有肿瘤均与神经关系密切。术前行CT扫描,应用曲面重组技术对周围神经进行重建,观察病灶与邻近神经关系。所有患者在检查完成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前影像特点判断神经是否受侵,并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计算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压迫)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7例患者中有25例(92.6%)可以在同一层面显示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其中有22例术前影像判断与术中所见相符(22/25,88.0%)。在神经重组图像中,周围神经呈连续的条索状结构,并与肿瘤在同一层面上,受侵神经可显示神经局部增粗、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应用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神经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9.5%、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100.0%;判断肿瘤压迫神经的敏感度92.3%、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0.0%。结论周围神经重组图像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直观地评价病灶与邻近神经的关系,指导术式的选择、减少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对神经是否受到侵犯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标签: 周围神经 肿瘤 体层摄影术 神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丙泊酚以及丙泊酚结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方式,麻醉后对效果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7.5%和7.5%,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整体效果明显,整体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痛人流 静脉复合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好,但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治疗过程当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神经内科护理在医院医疗当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神经内科是专科性极强的科室,面对病人均为病重、病危病人,所以对护理工作要求极高。并且医院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一旦与病人的家属交流沟通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引发纠纷。因此,解决医院神经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医院神经内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的探讨了解决神经内科护理问题的措施。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存在的问题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围术期管理。方法分析北京医院行急诊手术的1例高龄伴感染性休克的麻醉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总结。结果麻醉诱导药物首选依托咪酯或氯胺酮、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麻醉维持首选瑞芬太尼、七氟醚。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合并新发房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进行药物复律。围术期超声评估可能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论麻醉医生应重视并掌握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围术期管理要点。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麻醉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护理风险,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医院方面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防范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结合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合理化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五维音乐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分娩镇痛及产程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在此基础上,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音乐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五维音乐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及产程。 结果 护理后,音乐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产程短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五维音乐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分娩镇痛及产程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感,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五维音乐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104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为90.4%,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显著(P<0.05);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实施药物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疾病药物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甲钴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将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的45只S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GF组,每组1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脑急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建模后经颅内注射携带空载体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NGF组大鼠建模后经颅内注射携带NGF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3组在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症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3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11.24±3.99)分]比较,NGF组大鼠神经损伤程度评分[(6.09±4.11)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5)。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29.55±5.94) s]比较,NG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17.19±3.84) 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5,P<0.05)。与模型组穿台指数(1.54±1.09)比较,NGF组大鼠穿台指数(3.58±2.1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与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31.58±6.04)%]比较,NGF组大鼠大鼠脑细胞凋亡率[(15.87±4.2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5)。与对照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0.25±0.09、0.15±0.08)比较,模型组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显著增加(0.94±0.15、1.18±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1、2.192,P<0.05)。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0.94±0.15、1.18±0.18)比较,NGF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39±0.12、0.2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2.004,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NGF在通过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可显著改善脑组织神经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PB前后异丙酚麻醉患者前额脑频谱图变化并分析其特征。方法纳入分析2019年5月—2020年9月29例异丙酚麻醉维持在CPB浅低温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比较CPB前与CPB浅低温阶段(约30 ℃)脑频谱图β波、α波、θ波、δ波能量,绘制CPB期间脑频谱图,重建CPB前与CPB浅低温阶段平均脑频谱图并进行比较,做差异谱分析描述两个阶段频谱变化。结果CPB期间脑频谱图呈现动态性变化,其中CPB浅低温阶段与CPB前相比,脑电θ波能量增强[2.8(1.9~3.9)dB,Z=-4.64,P<0.001],但β波能量[-3.4(-4.1~-2.6)dB,Z=-4.62,P<0.001]、α波能量[-2.9(-3.9~-2.0)dB,Z=-4.01,P<0.001]以及δ波能量[-1.5(-1.9~-0.9)dB,Z=-3.53,P<0.001]均减弱。前额脑频谱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改变,降温时呈现动态α-θ频率减慢,复温时呈现动态α-θ频率增快。差异谱分析提示CPB浅低温状态时在4~8 Hz具有较高的能量[两个阶段间能量分布在4~8 Hz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频谱图在CPB浅低温阶段发生显著改变,θ波能量增强和β波、α波、δ波能量降低的脑频谱图可作为异丙酚维持输注CPB麻醉状态分析的参考。

  • 标签: 脑电图 体外循环 低温
  • 简介:摘要:钠离子通道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钠通道在许多神经病变,特别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文献,从外周神经系统中钠离子通道的分型、表达、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特别是钠通道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以及在疼痛中的表达变化和潜在作用机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疼痛发生的神经机制,促进镇痛新药的研发。

  • 标签: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钠通道,钠电流,兴奋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LCSD治疗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和长QT综合征(LQTS)患者,LCSD手术指征为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服药后存在心律失常事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CSD术前及术后1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分析心率及运动耐量、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QTc间期、猝死风险评价指标。收集LCSD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的随访数据,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心脏事件发生及药物调整。结果共纳入5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例为CPVT、1例为LQT1、2例为LQT2。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晕厥,初发症状年龄为12(10,16)岁,行LCSD年龄为21(16,26)岁。5例患者LCSD术后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前(65.6±6.5)次/min比术后(68.0±11.1)次/min,P=0.57];运动耐量呈下降趋势[术前(12.1±2.8)MET比术后(10.5±2.4)MET,P=0.07]。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较前减少,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下降(例序1由术前4分降至术后3分,例序2由术前5分降至3分),3例LQTS患者QTc间期下降[术前基线心率QTc(546.6±72.3)ms比术后(493.0±61.1)ms,P=0.047,术前峰值心率QTc(516.3±73.7)ms比术后(486.7±64.2)ms,P=0.035]。猝死相关指标改善,T波电交替(TWA)呈下降趋势,且恢复阶段1 min内心率变化值(ΔHRR1)由术前(51.5±21.1)次/min降至术后(32.0±13.9)次/min(P=0.035)。随访1(1,4)年,5例患者均规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调整至(37.0±21.7)mg/d,4例患者无心脏事件,仅1例因情绪激动发生心跳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结论LCSD手术对交感应激引起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平板运动试验分析初步示LCSD可在不影响心率的前提下,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改善猝死预警指标。

  • 标签: 心律失常 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 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双侧髋关节后脱位伴一侧股骨头骨折、一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发病机制、治疗效果等进行探讨。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头骨折 神经损伤 双侧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