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高血糖孕妇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 protein,GLUT)1及4的表达变化以及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孕妇,其中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孕妇16例为PGDM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16例为GDM组,无血糖异常的孕妇16例为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PGDM组和GDM组进一步根据孕期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良好分为PGDM-控制良好亚组(n=10)、PGDM-控制不良亚组(n=6)、GDM-控制良好亚组(n=10)和GDM-控制不良亚组(n=6)。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孕妇胎盘中GLUT1和GLUT4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GLUT1和GLUT4的表达水平,分析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与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PGDM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治疗比例高于GDM组及NGT组[27.0 kg/m2(22.1~29.9 kg/m2)与22.9 kg/m2(20.5~25.7 kg/m2)和21.7 kg/m2(20.5~24.3 kg/m2);13/16与1/16和0/16],PGDM组孕妇中孕期空腹血糖、中孕期和晚孕期平均糖化血红蛋白高于GDM组[(6.1±1.2)与(5.0±0.4)mmol/L;(5.9±0.5)%与(5.2±0.3)%],P值均<0.05。(2)GLUT1水平在PGDM组及GDM组高于NGT组(1.251±0.354、1.004±0.368与0.733±0.216),在PGDM组高于GDM组;在PGDM-控制良好亚组(1.270±0.417)及PGDM-控制不良亚组(1.218±0.245)、GDM-控制良好亚组(0.900±0.424)及GDM-控制不良亚组(1.177±0.158)也均高于NGT组(LSD检验,P值均<0.05)。GLUT4水平变化趋势与GLUT1一致。PGDM-控制不良亚组与PGDM-控制良好亚组比较,GDM-控制不良亚组与GDM-控制良好亚组比较,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PGDM-控制良好亚组GLUT1、GLUT4及GDM-控制不良亚组的GLUT1与孕期增重正相关(r值分別为0.635、0.810和0.833,P值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孕期高血糖及孕期增重与胎盘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有关,但血糖控制水平对胎盘GLUT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孕期增重 血糖 胎盘 葡萄糖转运体1型 葡萄糖转运体4型
  • 简介:摘要灾难抗磷脂综合征(CAPS)是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一种罕见形式,临床特征包括骤然起病(1周内)、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系统炎症反应。由于CAPS病情严重、可能迅速恶化,导致不良母儿结局,孕产妇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对于可疑CAPS的孕妇应立即组建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早期诊断和积极应用“抗凝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三联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和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妊娠间隔(IPI)对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14个省区市共21家医院开展多中心回顾研究,通过查阅病历收集2011—2018年间两次妊娠均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经产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重、IPI、既往史、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资料。根据不同IPI分为4组:<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根据WHO的推荐,以24~59个月组作为参照,比较各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进一步根据年龄、妊娠期糖尿病(GDM)史、巨大儿分娩史和早产史进行分层分析,探讨不同特征经产妇中IPI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经产妇8 026例,其中<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分别为423、623、5 512和1 468例。(1)<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的妊娠年龄、本次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剖宫产史比例、GDM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均逐渐增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经产妇相比,≥60个月组经产妇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2%(OR=1.42, 95%CI为1.07~1.88, P=0.015)、46%(OR=1.46, 95%CI为1.13~1.88, P=0.004)和64%(OR=1.64, 95%CI为1.13~2.38, P=0.009),其他组均未见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P均>0.05)。(3)根据妊娠年龄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高龄经产妇≥60个月组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2.87, 95%CI为1.41~5.83, P=0.004);非高龄经产妇<18个月组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59, 95%CI为1.04~2.43, P=0.032),≥60个月组胎膜早破(OR=1.58, 95%CI为1.18~2.13, P=0.002)和早产(OR=1.52, 95%CI为1.07~2.17, P=0.02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根据有无GDM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有GDM史经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OR=5.34, 95%CI为1.45~19.70, P=0.012),无GDM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44, 95%CI为1.10~1.90, P=0.009)。根据有无巨大儿分娩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有巨大儿分娩史经产妇剖宫产术分娩的比例显著增加(OR=4.11, 95%CI为1.18~14.27, P=0.026),无巨大儿分娩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46, 95%CI为1.12~1.89, P=0.005)。根据有无早产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无早产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47, 95%CI为1.13~1.92, P=0.004)。结论IPI≥60个月或<18个月均会造成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应通过对育龄期妇女孕前咨询和产后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育龄期妇女再次妊娠时保持适宜的IPI,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生育间隔 妊娠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透胎盘植入病例。该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个月发现妊娠,超声提示“中央前置胎盘,穿透胎盘植入”。因担心射线及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患者强烈要求终止妊娠。经多学科会诊,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替代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放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将穿透达浆膜的胎盘去除并行子宫修复成形术,术后予预防感染、抗凝及过渡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患者于术后第6天出院。

  • 标签: 侵入性胎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