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与非复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单节段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68~82岁[(75.7±5.7)岁]。两组患者均行PKP治疗。19例术前未采取过伸体位复位(常规组),23例术前采取过伸体位复位(复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3.2±1.3)个月]。复位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显著缩短[(31.7±2.2)min ∶(43.5±2.4)min](P<0.01)。常规组出现骨水泥椎前渗漏2例(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3±1.1)分、(2.7±0.8)分、(2.0±0.5)分;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2±1.1)分、(2.6±0.8)分、(1.8±0.5)分。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69.9±3.4)%、(60.7±3.8)%、(62.9±3.6)%;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71.8±3.1)%、(51.7±3.3)%、(53.6±3.3)%。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个时相点组间比较,复位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9.2±1.9)°、(14.9±1.7)°、(15.4±1.7)°;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4.4±1.9)°、(11.3±1.5)°、(12.4±1.6)°。两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两个时相点组间比较,复位组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Kümmell病患者,过伸体位复位较非复位PKP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椎体的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