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20年以来,林夫已经习惯于每天早晨7点起床,凌晨12点后离开办公室。他不知疲倦地体味着学术研究的乐趣。“中国现在发展很快,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我每天都很充实,没有时间感到疲惫。”林夫说。这位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并在1979年冒死从金门泅渡回大陆的学者,在北京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后,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之邀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4年后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1986年,林夫又到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87年,林夫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家。11年前,他负责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担任该中心主任至今。最近,林夫开始研读“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中国农村的发展战略,撰写的一系列论文重提他呼吁多年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他的同事卢锋教授说:“让林夫读‘十一五’规划,我们一起读林夫。”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村 北京大学 城乡差距 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
  • 简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持续高速增长,期间6.8亿人脱贫,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是在中国转型过程中“中国崩溃论”和“唱衰中国”的论调在国内外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 标签: 中国崩溃论 创新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才能 持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
  • 简介:全国政协常委林夫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是担任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人。“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20年8%增长潜力”,这句话形同标签,让他被划为中国经济“乐观派”。而他更倾向于称自己是“客观派”。

  • 标签: 中国经济 首席经济学家 全国政协常委 发展中国家 2008年 世界银行
  • 简介:本文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夫教授于2017年12月1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上发表的评论文章,经林夫教授审订。文章的标题为“TheEconomicsofChina’sNewEra”(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学)。

  • 标签: 经济学研究 中国 评论文章 北京大学 林毅夫 辛迪加
  • 简介: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大致相当.方公里。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分别是960万平方公里和1040万平中国的人口数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的人口总量是欧洲的将近两倍。

  • 标签: 人口数 中国 人口总量 欧洲
  • 简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效果甚微中国经济这一轮下滑有明显的周期性因素。中国一直出口很重.尤其是发达国家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而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没有走出危机。当前状态最好的美国,也没有真正恢复元气。

  • 标签: 投资机会 国有 出口市场 中国经济 发达国家 2008年
  • 简介:目前的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早晚会随着消费的增长而烟消云散;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资本积累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再保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任何一个的恶化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国企改革的成功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而取消政策性负担则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在80年代以后已经取代日本经济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间出现大的问题,对刚遭金融风暴袭击而未摆脱萧条因局的东南亚经济将如雪上加霜,东南亚经济的迟迟未能复苏,也必将拖垮欧美经济,反过来说,东亚地区经济的再度繁荣,也有赖于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拉动。处于世纪之交,迈向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 标签: 中国经济 国有企业 新千年 快速增长 政策性负担 国民经济
  • 简介:用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互补性,挖掘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合作的重点内容。而美国也曾提出类似的计划,以期整合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但与一带一路红火的局面相比,美国的计划显得无声无息。今年2月6日,在第一届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夫教授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能够得到各国广泛响应。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机遇期 窗口 经济互补性 经济学理论 资源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