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出血型烟雾病复发出血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出血的类型和部位,并对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1例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年龄(48.6±11.2)岁(范围24~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7例患者(24.3%)复发出血,复发出血主要位于大脑后部(18例,66.7%)。复发出血组年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42.19±11.0)岁对(50.61±10.48)岁;t=3.5,P=0.001],而合并颅内动脉(29.6%对11.9%;χ2=4.73,P=0.03)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51.9%对28.6%;χ2=4.92,P=0.02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与首次出血常常不一致。对复发出血位于后部的患者首次出血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首次出血位于后部(11/38,28.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首次出血位于前部(7/73,9.6%;P=0.0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P=0.006)和首次出血位于后部(P=0.001)的患者更易复发出血,而血运重建术能减少复发出血(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风险比(hazard ratio, HR)2.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5.16;P=0.038]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HR 2.93,95% CI 1.31~6.54;P=0.009)是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多变量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也是复发后部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7,95% CI 1.06~8.26;P=0.034)。结论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首次出血与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常常不一致,首次出血位于后部以及合并颅内动脉是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90例)、结直肠腺瘤(20例)、癌旁组织(20例)及转移灶(60例)中LC3Ⅱ、VEGF及CD34的表达,分析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中LC3Ⅱ和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采用Spearman法分析结直肠癌中LC3Ⅱ表达与VEGF及MVD的相关。结果结直肠癌中LC3Ⅱ及VEGF的表达及MVD较癌旁组织及腺瘤组织明显增加(P=0.000、0.000、P=0.000),但癌旁组织及腺瘤组织的均相近(P均>0.05)。LC3Ⅱ及VEGF的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伴淋巴结转移、癌结节、伴肝转移、临床分期相关(LC3Ⅱ:P=0.015、0.018、0.008、0.034、0.008; VEGF: P=0.034、0.043、0.006、0.009、0.002; MVD: P=0.039、0.002、0.026、0.034、0.004),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P均>0.05)。LC3Ⅱ、VEGF的表达及MVD在淋巴结转移灶、癌结节及肝转移灶中均相近(P均>0.05),但与原发灶不同义(分别为LC3Ⅱ:P=0.037、0.036、0.037; VEGF: P=0.041、0.011、0.041; MVD: P=0.020、0.039、0.020)。相关分析发现结直肠癌中LC3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520, P=0.000; r=0.656, P=0.000)。结论抑制自噬可能是改善经抗血管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种辅助方法。

  • 标签: 结直肠癌 自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抗血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