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阅读当代小说的过程中,经常有一种分裂的感觉。从总体上看,作家的审美自觉性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作家的批判精神也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无论是写人与历史、文明、制度之间的冲突,还是写人性自我的挣扎、变异,都渗透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失望常常不期而至。当你跟随着作品进入小说世界时,小说的意义——无论通过多么富于匠心的结构方式或别致的语言表达——始终没能超越现实,它既没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方向和思考空间,也没能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当作者对历史的情感、态度及认知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东西,是本民族中人的生活常识的时候,作家这种象征性的揭示还有什么意义?它远没有真正的现实给我们的冲击更大。

  • 标签: 历史观 批判主义 当代文学 “中国” 人道主义精神 当代小说
  • 简介:稍有理论敏感的人都会发现,在21世纪的这最初几年,文学批评界讨论得最多的不再是文学与形式的关系,而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反思“纯文学”、辨析“文学性”,还是重提文学的“人民性”,它们背后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关注点,即对1990年代后当代文学现实性的不足及文学精神的逐渐衰落进行深度思考,其中,现实主义理论被再次关注。相当多的核心期刊专门探讨“现实主义传统失落”或“现实如何重新主义”等问题,这些论文针对当代文学创作中所暴露的具体问题,分析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并希望以此作为使文学重返现实的途径。可以说,“重返现实主义”正在形成强大的理论呼唤,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格局和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某些批评者的文章中,“现实主义”被约等于“关注现实”,而非一种美学理论;在另外一些论者那里,现实主义则几乎成为一个道德问题。同时,也有学者或作家对这一理论现象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复古或对文学本质的悖反。在此意义上,本文将对“重返现实主义”的理论背景,所面临的美学困境及所隐含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现实主义理论 当代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美学理论
  • 简介:一本文学杂志,既是文学的现场,也是文化和生活的现场。翻开2016年的《回族文学》,小说、散文、人物、影像、选萃等,栏目丰富多样;虚构与非虚构,文字与影像,传记与钩沉,现实与历史,这些表述犹如万花筒,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敞开了生活的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长河一样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且丰富的生活画卷。

  • 标签: 《回族文学》 述评 文学杂志 生活 万花筒 现场
  • 简介:“我们越是长久而细致地欣赏一则玩笑故事,就越是感到悲哀。”读劳马的小说,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果戈理的这句话。劳马长篇小说《哎嗨哟》从头至尾都充满笑声,诙谐、幽默、机智,人物滑稽、丑陋,有着极强的反讽性,他们的存在几乎可以说就是一个玩笑式的存在。葫芦镇伊家的存在,父亲伊怪物,儿子伊十,伊百,伊万,都以自己的方式给历史开着巨大的玩笑(或者,历史以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开着巨大的玩笑)。

  • 标签: 长篇小说 玩笑 镜像 中国 果戈理 反讽性
  • 简介:“三农问题”是乡土中国所有问题的集结点与重心,而这其中,“农民”又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如何认识农民,如何实现农民自身主体的现代性,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化力图解决的中心问题。在新世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历史文化语境中,梁鸿以其独特的乡村记忆、乡村情感来阐释“中国梁庄”系列非虚构写作的脉络、肌理与内在症结。作为这一问题的“自叙传”式书写,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思想架构与内在的情感逻辑,有助于从情感深处理解今日中国之农民。

  • 标签: 乡土文学 乡土中国 梁鸿 梁庄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