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双线混合教学,探讨其在肿瘤外科医学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名。常规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开展双线混合教学。比较教学后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医学生能力变化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理论、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91.59±3.65)分vs. (84.67±4.34)分、(86.05±4.16)分vs. (74.73±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学后医学人文精神、临床思维能力、科研思维能力、思辨创新能力评分均高于教学前,且教学后研究组上述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学生关于教学内容及形式、提高自学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实践体会、提高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87.50% vs. 67.50%;82.50% vs. 60.00%;90.00% vs. 67.50%;92.50% vs. 75.00%;95.00% vs.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外科医学生实习教学中构建双线混合教学,可提高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还可提升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且教学模式满意度高。

  • 标签: 双线混合教学 肿瘤外科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酶(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酶(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血清ALT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49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清ALT最佳ROC曲线截点为参考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血清ALT与患者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血清ALT ≤ 20.05U/L组患者有201例,血清ALT >20.05U/L组患者有290例。血清ALT与患者的年龄(χ2=11.231,P<0.001)、肿瘤浸润深度(χ2 =23.178,P<0.001)、血清GGT(χ2 =19.190,P<0.001)及血清AST(χ2 =30.771,P<0.001)均有关。血清ALT≤20.05 U/L组和血清ALT >20.05 U/L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51.4%、42.1%和66.2%、27.4%、1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882,95% CI:1.468~2.413,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161,95% CI:1.020~1.322,P=0.024)、淋巴结转移(HR=1.177,95% CI:1.042~1.329,P=0.009)、Hb(HR=0.726,95% CI:0.579~0.909,P=0.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HR=1.275,95% CI:1.002~1.623,P=0.048)及血清ALT(HR=2.191,95% CI:1.754~2.738,P<0.001)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LT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丙氨酸转氨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TNMⅠ至Ⅲ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分析PLR、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总体生存期,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的预后,ROC曲线比较NLR与PLR对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PLR和NLR的截断值分别为141.50和1.94。PLR与胃癌患者的性别、手术切除程度、肿瘤最大径、是否化学治疗、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部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是否全胃切除均有关(χ2=9.224、10.577、28.825、6.831、29.059、28.637、30.748、18.023、24.320、77.274、9.021、10.745,P均<0.05);NLR与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程度、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均有关(χ2=14.563、12.092、22.697、44.735、34.151、7.949、9.611、7.498,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是否化学治疗、T分期、N分期、PLR和是否全胃切除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χ2=23.653、22.023、16.697、24.038、4.110、22.364,P均<0.05)。PLR<141.50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PLR≥141.50的患者(55.4%比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8,P<0.01)。P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629,高于NLR的0.596(P<0.01)。结论PLR对胃癌患者生存结果的评估价值优于NLR。

  • 标签: 胃肿瘤 预后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