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国际腹水俱乐部指南推荐的肝硬化AKI管理流程进行治疗和干预,根据住院期间的AKI转归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或近似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6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进展组50例,非进展组2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白细胞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感染患者比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患者初次AKI分期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49、-3.53,t=-3.06、3.40、-3.55、-8.19, χ2=14.64、8.40、103.98,均P<0.05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AKI分期[2期的比值比(odds ratio,OR)=33.1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4~97.458,P<0.001;3期的OR=114.139,95%CI 25.321~514.515,P<0.001]、上消化道出血(OR=3.850,95%CI 1.238~11.971,P=0.020)和总胆红素(OR=1.009,95%CI1.005~1.012,P<0.001)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初次AKI分期为2或3期、高基线总胆红素值或存在消化道出血时AKI进展风险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Malb/Cr)比值在糖尿病早期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根据尿蛋白定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两组,即阳性组(38例)与阴性组(32例)。另选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予以Malb、Cr检测,计算Malb/Cr比值。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MaIb、Malb/Cr值。结果观察组Malb/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组Malb/Cr值亦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b/Cr比值的增加可反映早期损伤,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损伤,指导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共收治128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左侧肾结石51例,右侧48例,双侧29例,合并肾功能不全37例。结果128例均行经皮镜碎石取石术顺利完成,无穿刺失败或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残留结石17例,首次清除率为86.7﹪,其中8例口服排石药物,一个月后复查结石大部分已排空,少量残留,9例残留结石行二期手术或ESWL碎石,出院复查KUB示结石完全清除。术后造瘘管留置2—4天,术后平均住院6天。结论经皮镜碎石取石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肾结石,特别是复杂性肾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肾镜 肾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健脾益清化汤治疗后对蛋白尿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鉴于本次研究,选取了7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本文主要针健脾益清化汤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将自愿接受健脾益清化汤治疗的35例患者分在研究组,将另外35例择接受缬沙坦胶囊治疗的患者分在参照组,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判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比参照组,均现一定的优势性,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有意义P<0.05。结论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健脾益清化汤治疗后患者的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显著的临床疗效建议推广。

  • 标签: 健脾益肾清化汤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结论及时治疗、合理用药及做好各项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复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发急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慢性心衰(AD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衰在北京医院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根据心衰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新发急性心衰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和ADCHF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收集临床资料,记录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562例,其中新发急性心衰组292例(52.0%),ADCHF组270例(48.0%)。新发急性心衰组中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较高,舒张压较高、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χ2=12.999、15.018,t=-2.088,Z=-2.727;均P<0.05)。ADCHF组患者中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较高,左心室、左心房内径较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较高(χ2=16.565、15.688,t=2.714、5.029,χ2=15.274;均P<0.05)。随访28(14,60)个月,发生全因死亡205例(36.5%),心血管死亡132例(23.5%)。新发急性心衰组全因死亡率[33.2%(97/292)比40.0%(108/270),log-rank P=0.010]和心血管死亡率[18.8%(55/292)比28.5%(77/270),log-rank P=0.001]均低于ADCHF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较慢的静息心率、左心房扩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DCHF患者有所不同。结论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中冠心病比例较高,不良预后与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需早期识别基础病,积极规范化治疗,避免心功能恶化和再入院。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新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发急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慢性心衰(AD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衰在北京医院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根据心衰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新发急性心衰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和ADCHF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收集临床资料,记录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562例,其中新发急性心衰组292例(52.0%),ADCHF组270例(48.0%)。新发急性心衰组中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较高,舒张压较高、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χ2=12.999、15.018,t=-2.088,Z=-2.727;均P<0.05)。ADCHF组患者中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较高,左心室、左心房内径较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较高(χ2=16.565、15.688,t=2.714、5.029,χ2=15.274;均P<0.05)。随访28(14,60)个月,发生全因死亡205例(36.5%),心血管死亡132例(23.5%)。新发急性心衰组全因死亡率[33.2%(97/292)比40.0%(108/270),log-rank P=0.010]和心血管死亡率[18.8%(55/292)比28.5%(77/270),log-rank P=0.001]均低于ADCHF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较慢的静息心率、左心房扩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DCHF患者有所不同。结论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中冠心病比例较高,不良预后与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需早期识别基础病,积极规范化治疗,避免心功能恶化和再入院。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新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疗37例陈旧性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GibbonsⅢ级)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直视下复位固定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6.4)岁(范围13~5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未使用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2±10.7)岁(范围19~59岁);DenisⅠ型5例、Ⅱ型14例。术前3D打印1∶1完整骨盆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评分、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功能评分及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组、未使用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0±16.2)min、(182.6±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6±382)ml、(963±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03)。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使用组为94%(17/18),未使用组为68%(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1年,使用组、未使用组Majeed评分分别为(88.72±7.03)分和(72.00±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VAS评分分别为(0.83±0.71)分和(1.00±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2);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5、1、2例,未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1、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P=0.401)。使用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钢板部分螺钉断裂,未予特殊处理。未使用组术后1例出现髂内静脉破裂,予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未见明显出血;4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有跛行,未予特殊治疗。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8)和26%(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腰骶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精心的护理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必须全面做好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大部分是见于病毒感染,在临床统计上大概有70%都是由病毒感染。且病毒包括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以及柯萨奇病毒等。在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切实可行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这样才能提升检验的精准度。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等相关内容。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临床检验 诊断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我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救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故性总结和分析,分别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15分钟、大于15分钟两组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早期预后状况进行对比,采用X2检验两组间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15分钟组发生心力衰竭6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2例、好转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5.1%,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大于15分钟组发生心力衰竭12例、心律失常15例、死亡6例、好转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3.3%。对比两组不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常见的急、危重病症,及时的早期干预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键,实施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能够有效缩短ACS全程救治时间,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预后。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是评价院前急救质量的两大指标,应均衡规划建设急救站、点,尽可能合理划分急救范围,规范的调度和合理的派车系统,高效的应急反应保障制度,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预后 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过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过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动脉氧分压、肌酐、白细胞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过滤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过滤 胰腺炎 内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体系下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按PCI术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有效病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试验组给予家庭支持体系下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随访6个月后,获取研究对象有效资料82例,其中对照组43例,试验组39例。干预后2组PSSS评分均有提高,且试验组PSSS评分(70.5 ± 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 ± 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81~16.932,P<0.01)。干预后2组HAMA、HAMD评分均降低(t值为5.298~22.114,P<0.01),且试验组得分(6.5 ± 1.3)分和(10.1 ± 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 ± 1.2)分和(16.5 ± 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745、13.806,P<0.01)。干预后2组HHI各维度及总评分均升高(t值为5.639~15.300,P<0.05),且试验组评分分别为(10.5 ± 1.4)、(10.2 ± 1.5)、(9.9 ± 1.4)、(30.6 ± 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 ± 1.2)、(8.3 ± 1.1)、(8.6 ± 1.1)、(25.5 ± 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778~-8.539,P<0.01)。干预后试验组MACE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91,P<0.05)。干预后2组WHOQOL-BREF评分均有提高,且试验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95~5.479,P<0.05或0.01)。结论家庭支持体系下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能够有效舒缓PCI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有效提升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希望水平,有效减少MACE发生率,有效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家庭支持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