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标签: 空间生产理论 文化空间 空间再造 非遗保护 古镇都村
  • 简介: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人类学、民俗学关注的重点,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旅游化"传承模式也一直在学术领域存有争议。台湾布农族在探索族群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用部落旅游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用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对其形式、内容、特征等进行考量,有助于客观评判部落旅游模式在原住民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际效果,为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方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原住民 人类学 表演理论 旅游化传承
  • 简介:民俗价值观是民俗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民俗价值观体系。从民俗本体论角度出发,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来归纳、总结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对民俗价值的理论共识,形成对民俗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是民俗价值观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研究表明:民俗价值存在于三个维度上,即对人类个体生活层面的规范价值;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价值;完整反映人类知识谱系的价值。

  • 标签: 民俗 价值观 价值维度 民俗学者
  • 简介:近年来,由于旅游研究的需要,考察过亚洲、欧洲、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对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有了一些了解,因专业的原因,特别关注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在我的心目中,巴黎是一座最宏伟的、最牵动人心的艺术圣殿.

  • 标签: 巴黎 艺术 文化意识 维纳斯雕像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