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管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住院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此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同时对该60例患者的血糖、尿酮以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手术的过程中,所有的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使用胰岛素后,可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12mmol/L之间。手术的过程中未出现糖尿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老年糖尿手术麻醉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要小鱼全麻。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手术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就老年糖尿伴高血压患者行预防保健干预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深入探究预防保健干预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07月30日-2017年07月30日于本社区的老年糖尿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患者均接受预防保健干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健康知识通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提升。结论在老年糖尿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行预防保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利于患者对血糖、血压的控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保健 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是牙体牙髓科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疾病,根管治疗是治疗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根管治疗器械及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手段的进步,微创牙髓学(MIE)理念出现。MIE理念下的微创根管治疗不仅要求能控制感染,而且强调保留更多健康的牙体硬组织,追求提高牙齿长期留存率和正常功能的保存。其中,微创的髓腔预备方式对提高根管治疗后牙齿抗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牙髓病学,微创 颈周牙本质 抗折力 髓腔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规3.0 T乳腺MRI检查,化疗后手术病理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反应,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PC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1例(PCR者5例),三阴性型26例(PCR者6例)。采用Firevoxel软件生成ADC直方图,记录多个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利用SPSS 24.0计算出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PCR组和nPCR组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ER2过表达型在PCR组与nPCR组患者间,峰度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截断点为1.861,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PCR组和nPCR组三阴性型患者间,ADCmean及ADC5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和0.013),ADCmean及ADC50%在三阴性型中预测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2。当ADCmean取1.030×10-3 mm2/s、ADC50%取0.976×10-3 mm2/s作为截断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80.0%,特异度均为83.3%。结论峰度系数对预测HER2过表达型患者NAC后PCR具有一定的价值,ADC50%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NAC后PC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 (CTLA-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应答负性调节因子,作为自身免疫与免疫缺陷之间的纽带,其突变可导致一种兼有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特征的复杂综合征。本病例由CTLA-4基因突变导致,以腹泻、肠黏膜淋巴组织增生、反复肺部感染、皮疹为主要表现,通过对患者家族进行家系验证,明确了基因突变的来源。因该病罕见,临床中容易被忽视而贻误诊治,现报告1例患者的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腹泻 多学科协作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ALPS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46例,分为合并房颤组11例,未合并房颤组35例。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质量指数、容量指数,以及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取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室间隔基底部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和心肌纤维化百分比。结果合并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未合并房颤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质量指数、容积指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水平(18.94±7.60)%,明显高于未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水平(11.07±6.13)%(P<0.01);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微血管密度(348±54)个/mm2,明显低于未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微血管密度(519±185)个/mm2(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全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以及合并房颤组、未合并房颤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水平均与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微血管密度下降是肥厚性心肌合并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合并房颤者的微血管密度较未合并房颤者明显下降,微血管密下降是肥厚性心肌合并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心肌,纤维化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复方丹参滴丸与氨茶碱联合治疗在预防急性轻症高原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74例本医院诊治的前往高原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分别予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复方丹参滴丸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预防效果情况。结果:(1)前往高原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往高原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轻症高原症 复方丹参滴丸 氨茶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