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骨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针对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至6月收治的18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应用护理干预的不同,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行常规护理的作为对照组,行针对护理干预的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及化疗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 );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显著,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骨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应用针对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值得我国临床医学大力推崇。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骨肿瘤 焦虑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肿瘤疾病时,为其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重点分析护理对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40例PICC置管患者(肿瘤疾病)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导管堵塞指标、不良情绪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对照组的常规干预方案,循证护理效果更明显,导管堵塞发生情况较少,患者不良情绪较弱,研究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疾病 PICC置管 导管堵塞指标 不良情绪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的必要。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BSCO、Proquest、Web of science及Ovid,筛选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对PC-BPPV患者疗效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有效率和复发率为疗效指标,采用Stata1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单次就诊有效研究纳入文献11篇,累计样本量1 73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PC-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进行体位限制与单纯手法复位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07~1.18,P<0.001)。总有效研究纳入文献12篇,累计样本量1 763例,体位限制组与非体位限制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99~1.08,P=0.118)。复发率研究纳入文献5篇,累计样本量659例,体位限制组与非体位限制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62~1.54,P=0.937)。结论与非体位限制组相比,单次就诊手法复位后进行体位限制可能有助于提高PC-BPPV治疗的有效率,而在不考虑就诊次数情况下,是否进行体位限制对PC-BPPV的最终预后无显著影响,是否进行体位限制对日后复发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手法复位 体位限制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是指头部位置变动到某一体位时而引起的眩晕症状,在特定头部位置时患者存在位置眼震,进而影响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步提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危害的认知逐渐增强。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发病原因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继发性的常见于头部外伤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或内耳手术后。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地意识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主要依靠于在建筑施工中进行合理的工程管理。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现场质量检查等措施对施工项目进行控制和管理,检查方法落实,隐蔽工程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保证施工阶段的质量,需要在限制成本支出、完善施工计划步骤及控制建设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 标签: 水利工程 管理 重要性 措施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感染眼内炎临床特征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外伤眼内炎246例(246只眼)的病例资料。观察外伤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并对影响术后视力的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5~84(41.67±15.51)岁,男女比值为8.1∶1,职业以工人占比最多。眼外伤类型以眼球穿孔伤多见,眼内异物以金属性者为主,外伤分区以Ⅰ区最多见,Ⅲ区的基线视力最差。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7%(90/227)。患者的中位基线视力(logMAR)为2.3(2.3,2.7),治疗后明显提高至1.8(0.9,2.3)(Z=-10.398,P<0.001)。眼内异物是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结论眼内异物的存在是影响外伤眼内炎术后视力的独立因素。不同的治疗方式与就诊时间有相关。外伤眼内炎致病菌阳性率为40.7%,最常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 标签: 眼内炎 眼损伤 视力,术后 特征,临床 致病菌 因素,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有效。方法 以妊高症产妇进行研究,共76例;开始时间是2019年2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妊高症产妇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现代语文教学中浅层教学十分常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改变当前教学现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深度学习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解读,通过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本文在对语文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联系深度学习理念,加强初中生对语文的深度学习及思考,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初中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

  • 标签: 深度学习 语文能力 高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