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股骨下段及髁间骨折的治疗中,切开复位倒打髓内钉和钢板固定两种治疗方法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将在2019年6到2021年12月期间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两组,共计80例,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倒打髓内钉的治疗方式,对比组则采用钢板固定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股骨下段及髁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愈后时间的差距;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出院前以及出院后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股骨下段及髁间骨折患者在本次治疗所需要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愈后时间都要优于对比组,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股骨下段及髁间骨折 切开复位倒打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植入物实施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94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患肢生理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在手术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及格率达到91.5%,高于对照组的72.3%(P<0.05);不良反应仅有3例,对照组11例(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内固定 手术 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 TAS)修复腹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疝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 标签: 腹壁疝 内镜下Sublay修补 经腹Sublay修补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组患者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肌、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肌。结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食管括约肌,下段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V"型切除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对进行经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调查3家医院共56例ERCP手术,并记录管电压、管电流、透视时间、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等信息,根据每例测量的DAP,选择DAP值中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的3例ERCP手术,以这3例手术分别作为仿真人体模型实验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拟ERCP介入诊疗手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热释光剂量计,通过模拟测量得到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3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11.52和39.27 mSv。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有效剂量相差约14倍。3个组的吸收剂量最大值都集中在照射野范围的器官。结论ERCP体模实验不同组的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对比其他介入诊疗程序的体模实验,属于高剂量的诊疗类型。建议合理并安全地运用介入诊疗,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模型 剂量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固定消防设施多用在人员密集、建筑规模大、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点财产损失的地方,多数是消防灭火救援的重点区域或者高危单位。完备的固定消防设施,是高质量完成火灾预警、控制初期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逃生的关键。充分发挥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是当前消防指战员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对承担“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灭火救援 固定消防设施 应用初探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我院神经外科被诊断为重症气管切开的患者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使用精细化干预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并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被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重症气管切开的患者中选取60位作为此次精细化干预治疗的实践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30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干预方法的分配状况为:对A组的30例患者使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对B组的30例患者使用精细化干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开始后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通过相关的实践数据表明,A组和B组的60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患死亡比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B组显著低于A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且(P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气管切开患者 精细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通过检测端门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根据控制逻辑及门控单元内部电路的原理,构建了端门的功能逻辑表。将实际工作中的逻辑序列与理论逻辑序列进行逻辑比对,实现了对动车组端门的检测及故障诊断。通过分析和验证,所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端门故障发生的位置,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动车组内端门 故障检测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盘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成功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比较2组患者手法复位后即刻(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主动张口度,并于6个月后复查MRI评估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盘-髁关系,观察其在位情况。结果①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27±4.75)和(2.50±4.01)分],明显低于组治疗后即刻[分别为(14.68±4.14)分和(12.00±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分别为[(38.05±3.51)和(41.55±4.01)mm],明显高于组训练前[分别为(34.32±1.99)分和(35.41±2.13)分](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6个月后复查MRI显示,治疗组正常盘-髁关系为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运动训练相比,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的功能状况并维持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姿势控制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与宫腔镜下刮宫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均在85%以上,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提供准确依据,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稍长,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的方法相似,但是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宫腔镜 电切术 刮宫术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摘要:沿海地区多存在海陆沉积淤泥质土、淤泥等不利软土层,该软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等特点。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加速,项目施工用地日趋紧张,用地红线施工场地愈发狭小,对基坑支护体系设计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基坑支护设计的梁式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和新型的梁板式支撑基坑支护体系进行异同与优缺点对比分析,经过实例应用验证得出,梁板式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受力优于传统的梁式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在基坑施工费用方面有较大节约,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基坑支护 梁式内支撑 梁板式内支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25 G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硅油取出62例(6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32例(32眼)应用25 G硅油取出针头取硅油;改良组30例(30眼)不使用硅油取出针头,直接将连接硅油注吸系统的普通10 ml注射器套入25 G灌注导管取出硅油。记录两组硅油取出耗时。随访3个月。结果硅油均顺利取出,常规组耗时18.0~39.0分钟,平均(24.50±3.50)分钟。改良组耗时11.0~19.0分钟,平均(12.50±4.50)分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P=0.021)。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25 G硅油取出安全省时、有效。

  • 标签: 取出术,硅油 系统,25 G,玻璃体切除,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应用MARs技术的效果分析。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我院收治的颅动脉瘤栓塞患者中选取52例,在术后随访中应用MARs技术诊断,全部患者的曝光条件保持一致,甲组对原始图像使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重建图像,乙组对原始图像使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丙组对原始图像使用迭代重建联合MARs技术重建图像。分析3组技术图像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丙组图像客观质量评分较低,且丙组低于乙组(P<0.05);甲组主观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乙组和丙组,且乙组低于丙组(P<0.05)。结论:在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应用MARs技术,可将金属伪影对影像图像的影响降低,获得高质量图像,为术后恢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MARs技术 术后随访 图像质量
  • 作者: 王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4-26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3年第2期
  • 机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压力容器监测站,河南濮阳,457001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天然气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天然气运输是以管道为载体,完成运输作业,但是,由于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在运输途中侵害管道,导致管道出现变薄甚至穿孔等情况,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当前发展中,提升硫化氢天然气对管道腐蚀重视程度,积极制定优化方案,提升硫化氢天然气运输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以硫化氢对天然气管道腐蚀影响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出现管道腐蚀现象的因素,探究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硫化氢 天然气管道 腐蚀伤害 因素以及影响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研究组采用单髁置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治疗情况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等,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研究组膝翻角度、屈曲挛缩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中,采用单髁置换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中治疗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均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膝内侧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压(ICP)相关参数对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35例)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15例)收治的50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脑室型ICP探头置入,监测并记录ICP初压,ICP、波幅(AMP)及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RAP)均取患者入住监护室期间所监测指标的均值。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分为预后不良组(GOSⅠ~Ⅱ级,22例)和预后良好组(GOS Ⅲ~Ⅴ级,2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ICP相关参数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性别、年龄、入住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时长、参数监测时间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出院时的GCS、出院与入院时GCS的差值(△GCS)均高于预后不良组,而入院时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者占比、ICP初压、ICP均值、AMP、RA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合并脑疝、出院时GCS≤13分、△GCS≤4分、ICP初压≥25.0 mmHg(1 mmHg=0.133 kPa)、ICP均值≥12.5 mmHg、RAP≥0.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ICP初压和R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5% CI:0.85~1.00)、0.86(95% CI:0.75~0.97);ICP初压和RAP的灵敏度分别为86.4%、77.9%;特异度分别为78.6%、85.7%。结论ICP初压值、RAP对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预后 颅内压 颅内压波幅 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为例,观察缝隙镜下注射组织胶硬化剂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 86例为对象,予以所有患者镜下注射组织胶硬化剂治疗。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围期护理。观察二者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 74.42%,低于研究组的 90.0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 23.26%,高于研究组的 4.65%( P< 0.05)。结果: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行内镜下注射软组织硬化剂治疗时辅以护理干预配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组织胶硬化剂 内镜下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单侧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单侧PKP(单侧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Beck指数(测量至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再骨折率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4±0.7)个月]。PCVP组手术时间为(12.15±1.63)min,骨水泥注射量为(2.13±0.28)ml,中透视次数为(24.74±1.71)次,均短于或少于单侧PKP组的(22.09±1.62)min、(5.30±0.52)ml、(30.09±1.86)次(P均<0.01)。PCVP组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为(1.42±0.04)倍,大于单侧PKP组的(1.18±0.02)倍(P<0.01);骨水泥分布优秀率为94%,高于单侧PKP组的70%(P<0.01)。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两组VAS、ODI、Beck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PCVP组VAS为(1.20±0.49)分,ODI为16.52±5.22,较单侧PKP组的(1.49±0.58)分、20.16±5.16更低(P均<0.01)。两组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24 h、3个月Beck指数较术前改善(P均<0.05),单侧PKP组术后3个月Beck指数为0.75±0.07,较术后24 h的0.79±0.07明显下降(P<0.05),而PCVP组无明显变化(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8/51),低于单侧PKP组的47%(25/53)(P<0.01)。两组随访期间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CF,相较单侧PKP,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小、中透视次数少、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并更好地维持伤椎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